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一、內容提要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二、大綱要求
1.識記教學評價的概念與分類、教學測量與評價及測驗的關系、非測驗性評價技術的種類。
2.理解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含義與優越性、有效測驗的基本特征。
3.運用自編測驗技術編制成就測驗試題。
三、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難點:有效測驗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
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具體而言,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并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例,填空(甘肅 2008年)
教學評價是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二)教學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教學評價不等同于測量和測驗。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則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但這種主觀判斷和解釋必須以客觀描述為基礎,否則是主觀臆想。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學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否則所得數據或結果毫無實際價值。
二、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一)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施行,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
總結性評價,或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一個單元、章節、科目或學期)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二)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即所謂常模),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
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分為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配置性評價,或稱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排教學。通過配置性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新學習任務的準備狀況,確定學生當前的基本能力和起點行為。
診斷性評價,有時與配置性評價意義相當,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有時指對經常表現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后實施。
(四) 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分為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如測驗、問卷等。
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且評價的資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觀察、談話等。有時,教師可以采用非正式評價作為正式評價的補充。
★例,簡答(河南 2009年)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第一,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第二,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第三,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