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3.3.2 風險監測主要指標

風險監測指標體系通常包括潛在指標和顯現指標兩大類,前者主要用于對潛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則用于顯現因素或現狀信息的定量化。中國銀監會對原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三大類七項指標進行評估,具體包括經營績效類指標、資產質量類指標和審慎經營類指標。有關資產質量的主要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不良貸款率

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2. 預期損失率

預期損失率=預期損失/資產風險暴露×100

預期損失是指信用風險損失分布的數學期望,代表大量貸款或交易組合在整個經濟周期內的平均損失,是商業銀行已經預計到將會發生的損失。預期損失=pd×lgd×ead,其中,pd為借款人的違約概率,lgd為違約損失率,ead為違約風險暴露。

3. 單一(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

單一(集團)客戶貸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團)客戶貸款總額/資本凈額×100

該指標計算本外幣口徑數據。最大一家(集團)客戶貸款總額是指報告期末各項貸款余額最高的一家(集團)客戶的各項貸款的總額。

4. 貸款風險遷徙率

風險遷徙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于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

1)正常貸款遷徙率

正常貸款遷徙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余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中轉為不良貸款的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期初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內,由于貸款正常回收、不良貸款處置或貸款核銷等原因而減少的貸款。

2)正常類貸款遷徙率

正常類貸款遷徙率=期初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正常類貸款余額-期初正常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正常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正常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3)關注類貸款遷徙率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期初關注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關注類貸款余額-期初關注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關注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關注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

4)次級類貸款遷徙率

次級類貸款遷徙率=期初次級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次級類貸款余額-期初次級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次級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次級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可疑類、損失類的貸款余額之和。期初次級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是指期初次級類貸款中,在報告期內,由于貸款正常收回、不良貸款處置或貸款核銷等原因而減少的貸款。

5)可疑類貸款遷徙率

可疑類貸款遷徙率=期初可疑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期初可疑類貸款余額-期初可疑貸款期間減少金額)×100

期初可疑類貸款向下遷徙金額,是指期初可疑類貸款中,在報告期末分類為損失類的貸款余額。期初可疑類貸款期間減少金額,是指期初可疑類貸款中,在報告期內,由于貸款正常收回、不良貸款處置或貸款核銷等原因而減少的貸款。

5.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一般準備+專項準備+特種準備)/(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

一般準備是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集體的用于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準備;專項準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于彌補專項損失的準備;特種準備是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準備。

6. 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

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貸款實際計提準備/貸款應提準備×100

該指標計算本外幣口徑數據。貸款實際計提準備指商業銀行根據貸款預計損失而實際計提的準備。

 

案例分析:(掌握)

假設商業銀行當期期初共有1000億元貸款,其中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以類、損失類貸款分別為900億元、50億元、30億元、15億元、5億元。該年度銀行正常回收存量貸款150億元(全部為正常類貸款),清收處置不良貸款25億元,其他不良貸款形態未發生變化,新發放貸款225億元(截至到期期末全部為正常類貸款)。至當期期末,該銀行正常類、關注類貸款分別為950億元、40億元。則該銀行當年度的正常貸款遷徙率為?正常類貸款遷徙率為?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

1)正常貸款余額:期初為900+50=950,期末為950+40=990

900+50-150-x+225=950+40,解之,x=35

分析正常貸款期末余額來源:

來源于原正常貸款部分=990-225=765

期內遷徙為不良貸款的金額=950-150-765=35

所以,正常貸款遷徙率為35/950-150)×100%=4.38%

2)正常類貸款遷徙:900-150-x+225=950,解之,x=25

25/(900-150)×100%=3.33%

3)關注類貸款遷徙:50-0-x+0=40,解之,x=10

10/(50-0)×100%=20%

3.3.3 風險預警

1. 風險預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風險預警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傳遞

②風險分析

③風險處置

按照階段劃分,風險處置可以劃分為預控性處置與全面性處置。

④后評價

2)風險預警的主要方法

根據運作機制將風險預警方法分為黑色預警法、藍色預警法和紅色預警法

①黑色預警法。這種預警方法不引進預兆自變量,只考察警素指標的時間序列變化規律,即循環波動特征。(例子,各種商情指數、預期合成指數、商業循環指數、經濟擴散指數、經濟波動圖等的應用)

②藍色預警法。這種預警方法側重定量分析,根據風險征兆等級預報整體風險的嚴重程度,具體分為兩種模式:

指數預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標合成的風險指數進行預警。其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是擴散指數,是指全部警兆指數中個數處于上升的警兆指數所占比重。(指數大于0.5時,表示警兆指標中有半數處于上升,即風險正在上上升;如果小于0.5,則表示半數以上警兆指數下降,即風險正在下降)

統計預警法。是對警兆和警素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時差相關分析。

③紅色預警法。該方法重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其流程是:首先對影響警素變動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其次進行不同時期的對比分析;最后結合風險分析專家的直覺和經驗進行預警。

2. 行業風險預警(四大風險因素預警主要包含的內容)(教材103-107頁背景知識,分別講述了行業風險預警指標、區域風險預警和客戶風險指標)

1行業環境風險因素

經濟周期因素

財政貨幣政策

國家產業政策

法律法規

2行業經營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市場供求、產業成熟度、行業壟斷程度、產業依賴度、產品替代性、行業競爭主體的經營狀況、行業整體財務狀況,目的是預測目標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該行業中企業所面臨的共同風險。

3行業財務風險因素對行業財務風險因素的分析要從行業財務數據的角度,把握行業的盈利能力、資本增值能力和資金營運能力,進而更深入地剖析行業發展中的潛在風險。行業財務風險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凈資產收益率、行業盈虧系數、資本積累率、銷售利潤率、產品產銷率以及全員勞動生產率6項關鍵指標。

4行業重大突發事件

3. 區域風險預警

區域風險通常表現為區域政策法規的重大變化、區域經營環境的惡化以及區域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下降、區域信貸資產質量惡化等

1)政策法規發生重大變化

2)區域經營環境出現惡化

3)區域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內部出現風險因素

4. 客戶風險預警

客戶風險分為客戶財務風險(反映在財務表報上)和客戶非財務風險(反映在管理控制上)兩大類。

 

 

3.3.4 風險報告

風險報告是將風險信息傳遞到內外部部門和機構,使其了解商業銀行客體風險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狀況的工具。風險報告是商業銀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媒介,貫穿于整個流程和各個層面。

1. 風險報告的職責和路徑

1)風險報告的職責

①保證對有效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相關性的清醒認識;

②傳遞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

③實施并支持一致的風險語言/術語;

④使員工在業務部門、流程和職能單元之間分享風險信息;

⑤告訴員工在實施和支持全面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和職責;

⑥利用內部數據和外部事件、活動、狀況的信息,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目標實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風險管理信息及時、準確地向上級或者同級的風險管理部門、外部監管部門、投資者報告。風險報告除了滿足監管當局和自身風險管理與內控需要外,還應當符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信息披露框架的風險匯總和報告流程。巴塞爾委員會強調,通過強化信息披露可以達到強化市場約束的目的。

2)風險報告的路徑在報告路徑的設計上,應當充分考慮管理鏈條長度與管理效率的關系。良好的風險報告路徑應采取縱向報送與橫向傳送相結合的矩陣式結構,即本級行各部門向上級行對口部門報送風險報告的同時,也須向本級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傳送風險報告,以增強決策管理層對操作層的管理和監督。與傳統的書面報告方式相比,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真正實現了風險管理信息/報告的多向化、交互式傳遞,在保證風險管理部門獨立性的同時,確保管理層對業務部門主要風險的實時監控。

2. 風險報告的主要內容

從報告的使用者來看,風險報告可分為內部報告和外部報告兩種類型。

從類型上劃分,風險報告通常分為綜合報告和專題報告兩種類型。

綜合報告是各報告單位針對管理范圍內、報告期內各類風險與內控狀況撰寫的綜合性風險報告,應反應以下主要內容:

Ÿ   轄內各類風險總體狀況及變化趨勢

Ÿ   分類風險狀況及變化原因分析

Ÿ   風險應對策略及具體措施

Ÿ   加強風險管理的建議

專題報告是各報告單位針對管理范圍內發生(或潛在)的重大風險事項與內控隱患所做出的專題性風險分析報告,主要反映以下內容:

Ÿ   重大風險事項描述(事由、時間、狀況等)

Ÿ   發展趨勢及其風險因素分析

Ÿ   已采取和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1)背景知識:商業銀行的重大風險事項(教材111頁)

重大信貸風險事項

② 重大市場風險事項

③ 重大利率風險事項

④ 重大突發性事件

⑤ 重大法律風險事項

⑥ 各報告單位認為應報告的其他重大風險事項

2)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監測和考核暫行辦法》規定的不良貸款分析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基本情況
  • 地區和客戶結構情況
  • 不良貸款清收轉化情況
  • 新發放貸款質量情況
  • 新發生不良貸款的內外原因分析及典型案例
  • 對不良貸款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提出繼續抓好不良貸款管理或監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見

對表外業務進行風險分析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 基本情況
  • 地區結構分析
  • 表外業務墊款形成原因的分析
  • 表外業務墊款變化趨勢的預測,以及繼續抓好表外業務管理或監管的措施和意見。

3)巴塞爾委員會建議的信用風險披露內容。(教材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