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
考試大綱解讀
在考試大綱中,本章的評價目標如下:
1.識記教育學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和教育學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3.應用教育學理論分析教育現象。
考試大綱解讀
重點識記教育和教育學的概念。
要求考生理解的知識點有: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不同國家古代教育的形態、歷史上重要的教育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規范教育學的建立等。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并依據一些經典的教育思想理論設計出教育方案,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命題分析與預測
從歷年教師資格考試來看,本章所占比重很大,尤其是知識識記部分,題型覆蓋面也較廣。
本章的重要知識點多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
而現代教育的特征和發展趨勢、20世紀以后教育的新特點、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發展趨勢等知識點有可能出簡答題或論述題,需引起重視。
考綱結構圖
重難點提示
近代教育和20世紀以后世界教育的特點。★★☆
2.我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孔子、墨子、道家、《學記》);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土多德、杜威、盧梭、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洛克、裴斯泰洛齊)。★★☆
重難點提示
3.重要的文獻及著作:儒家《學記》、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4.赫爾巴特與《普通教育學》、杜威與《民主主義與教育》兩大教育學體系的形成。★★★
本章內容結構
教育的發展
教育學的發展
知識點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定義
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學校教育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教育機構承擔。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
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是構成教育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離開了教育者,就不存在教育活動。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學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如果沒有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教育活動不會獲得很好的效果。
教育影響
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并把他們聯系起來的紐帶,如教育內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響是教育活動的中介。
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這三個基本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教育者是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選擇和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教育影響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作用的橋梁。
(三)、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教育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人類生產勞動的進行是產生教育的最具基礎性的條件,語言的形成則是教育產生的另一個重要的社會條件。
最重要的是勞動起源說
2、發展
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
(1).前制度化教育
①教育主體確定;②教育對象相對穩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④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2).制度化教育
學校教育系統的形成,即意味著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產生于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而1903年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將學制制度全面實施。
制度化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化教育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對于社會、政治、文化乃至個人發展的影響,已經為社會普遍接受。
隨著學歷社會的出現,制度化教育趨于成熟。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變的不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庫姆斯、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體現。
(二)、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國際交流
知識點三、教育發展的過程
古代教育
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
近代教育
20世紀以后的教育
古代教育
古代中國
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并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
六藝由六門課程組成:一是禮;二是樂;三是射;四是御;五是書;六是數。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微,私學大興,儒、墨兩家的私學成為當時的顯學。
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行了思想專制主義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選士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
古代埃及
“以僧為師” “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當然,農民子弟與學校是無緣的,奴隸子弟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古代希臘、羅馬
兩種教育形式:騎士教育、教會教育
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
人文主義教育的主要代表伊拉斯謨、莫爾、蒙田、培根
基本特征是:
①以人為本;
②古典主義;
③世俗性;
④貴族性。
近代教育的特點
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考點一、近代教育的特點
2012年北京市《教育學》(2012年3月25日)啟用
2、19世紀后,歐美國家規定宗教不得干預學校教育活動,這體現了現代學校教育的 。
a.科學性特征 b.世俗性特征
c.生產性特征 d.國際性特征
答案:b
(四)20世紀以后的教育的特點
教育的終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于,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
考點、教育的終身化
2012年北京市《教育學》(2012年3月25日)啟用
三、判斷說明題
21、終身教育是指人人終身接受學校教育
參考答案:
【錯誤】終身教育是指教育的時空延展性,它否認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階段,強調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并非必須在學校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