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國家審定公布的規范詞
國家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凝聚著各學科領域專家、學者的智慧,是語言規范的重要成果。出版物使用規范的科技名詞,有利于厘清各學科領域的概念,完善學科的概念體系,促進學科的發展。如“白細胞“”紅細胞”主要是指血液中的一類細胞,而過去稱之為“白血球“”紅血球”是不能準確反映概念內涵的。“維生素”是指稱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而相比之下,“維他命”是外文詞的音譯,不具備科學性。“喀斯特”主要是指發生在石灰巖地區的一種地貌過程和現象,在歐洲,以斯洛文尼亞兩南部地區石灰巖高原著名,“喀斯特”譯名源于當地地名。喀斯特現象不僅包括溶解,還有搬運與沉積等過程,而且除了石灰巖外,黃土、冰川等可溶性物質也有類似過程,因此使用“喀斯特”比使用“巖溶”更為合理,且與國際接軌。“概率”是指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量度,物理中曾稱為“機率”“幾率”,后經協調,改為“概率”,與數學保持一致。
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剖腹產”“老年癡呆癥”“抗菌素”都為非規范名,正確的名詞是“剖宮產術”“阿爾茨海默病”“抗生素”。
對于國家尚未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宜使用單義性強、切近科學內涵和行業慣用的名詞。
(二)規范使用科技名詞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異名的使用
國家有關機構在審定科技名詞時,遇到一個概念有多個名稱時,首先確定一個名稱為正名(規范名),其他為異名。異名主要包括“全稱”“簡稱”“又稱…曾稱”“俗稱”。
“全稱”與“簡稱”與正名等效使用。如煤炭科技名詞“礦山壓力”,簡稱“礦壓”;細胞生物學名詞“配對”,全稱“染色體配對”。
“曾稱”是已淘汰的名稱,“俗稱”是非學術名詞,不應使用。如醫學名詞“銀屑病”( psoriasis)曾稱“牛皮癬”;公路科技名詞“施工步道”俗稱“貓道”;語言學名詞“方言”俗稱“土語”。“牛皮癬”“貓道”“土語”不應使用。
“又稱”不推薦使用。科技名詞審定中,由于考慮使用習慣和相對穩定等因素,有時會出現暫時無法協調一致的情況,于是在確定一個規范名的同時,增加“又稱”。但是“又稱”為非推薦名,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如心理學名詞“心理年齡”又稱“智力年齡”,后者是國家不推薦使用的。如確需使用“又稱”,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出版物中,要前后一致。
2.字母詞的使用
字母詞在科技名詞中比較常見,一般是指全部由字母組成或由字母與漢字、符號、數字等組合而成的科技名詞。在審定過程中,由于一時難以找到恰當的漢語文字來定名外文科技名詞,就會使用字母詞。如X射線、pH值、JAVA語言等。
使用字母詞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字母詞是規范名詞的全稱、簡稱,可使用;字母詞是曾稱、俗稱的,不能使用。如免疫學名詞“恒定鏈”全稱“I。相關恒定鏈”,曾稱“II類分子7鏈”,“Ia相關恒定鏈”可以使用,“II類分子7鏈”不能使用;生物化學名詞“脫氧核糖核酸”的簡稱“DNA”可以使用。
二是字母詞是規范名詞的又稱,應盡量少用。如生態學名詞“壓力一容積曲線”又稱“PV曲線”;細胞生物學名詞“轉錄酶”又稱“依賴于DNA的RNA聚合酶”。“PV曲線”、“依賴于DNA的RNA聚合酶”應盡量少用,使用時還要注意文中前后一致。
3.其他情況
同一概念在不同學科有不同名稱的,宜根據出版物所在的學科領域來選用。如,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數學中稱“向量”,又稱“矢量”,在物理學中稱“矢量”。又如,中心位于副熱帶地區的高壓系統,大氣學中稱“副熱帶高壓”,地理學中稱“亞熱帶高壓”。應根據學科或領域選擇使用。
(三)科技名詞中難點詞的甄別
1.象與像
“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態、樣子。如意象、表象、物象、氣象、天象、渾象、蝕象、體象、危象、磁象、心象、磁象儀、晶格象、分裂象、同質多象、唯象系數、波粒二象
性等。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線經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與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圖景。如圖像、鏡像、實像、虛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映像、影像、潛像、成像、音像、聲像、攝像、錄像、放像、顯像、視像、像章、像片、像差、像元、像素、像點、像移、像幅、像距、像質、像場等。
2.粘與黏
需要注意的是“黏”是規范漢字,不是“粘”的異體字。科技名詞中,黏,讀nion,多用來表述物質性狀,如黏膜:黏液、黏度、黏性、黏膠、黏土、黏彈性、黏塑性等。粘,讀zhan,多用來表述行為或功能,如粘貼式應變計、胞肉粘輪、粘連性中耳炎、層粘連蛋白等。
3.碳與炭
“碳”的使用基本有三種情況:一是與元素C對應的漢文名稱;二是涉及碳元素、碳原子的名詞及其衍生詞、派生詞;三是涉及碳的化合物的名詞及其衍生詞、派生詞。如碳元素、
碳原子、碳八芳烴、碳環、碳鍵、碳鏈、碳族、碳納米、碳同位素、滲碳、無定形碳、碳酸、碳化物、碳酸鈉、碳酸水、芳香碳等。“炭”基本上是在以碳為主并含有其他物質的混合物
中使用,常用于各種工業制品。如炭塵、炭粉、炭火、炭塊、炭粒、炭渣、草炭、焦炭、結炭、煤炭、木炭、泥炭等。
4.“癥”“征”與“證”
癥:中醫學有兩個讀音。讀zheng時,特指人體腹內形成結塊的某種狹義疾病。有形,堅硬不移,痛有定處。如暴癥、食癥、癥瘕等。讀zheng時,有兩種情況:①廣義疾病泛稱。如病癥、急癥。②“癥狀”的簡稱。如發熱、頭痛、鼻塞等。
西醫學只讀zheng,指疾病的表現。用于非綜合類疾病的命名,如合并癥、并發癥、肥胖癥、癥候群等。
征:一般只用于西醫。①診治所依據的表現與情況。如體征、指征等。②病因復雜或不明,或表現為多癥狀和體征,具有某種共同臨床特征疾病。如××綜合征。
證:主要是指中醫診治的依據。如主證、兼證、次證、證候等。在中醫看來,只知道病人患什么病還不夠,還必須在病的基礎上,進一步辨明屬于什么證。因為不同的證,它的治法方藥是不同的。如感冒,中醫還要辨明屬于風寒感冒證、風熱感冒證,等等。證在多數情況下用于中醫,但需注意的是,“適應證”和“禁忌證”是中醫學和西醫學都適用的名詞,不要誤寫成“適應癥”和“禁忌癥”。
更多關注
(責任編輯:gnn)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協議退費]
7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6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出版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3大課程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