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于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并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
首先,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在會計工作中。只有那些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才能加以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那些不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則不能加以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
其次,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區分開來。例如,企業所有者的經濟交易或者事項是屬于企業所有者主體所發生的,不應納入企業會計核算的范圍。但是企業所有者投入到企業的資本或者企業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則屬于企業主體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納入企業會計核算的范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
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例:企業集團、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年金基金可以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律主體。
【例題·單選題】關于會計主體的概念,下列各項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是獨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某一個單位
C.可以是一個單一的企業,也可以是由幾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
D.會計主體所核算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包括其他企業或投資者個人的其他生產經營活動
『正確答案』D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計主體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消減業務。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
會計年度采用的是公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
中期是短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由于有了會計分期,才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才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例題·判斷題】由于有了持續經營這個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區別,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區別。(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由于有了會計分期這個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區別,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區別。
四、貨幣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外商投資企業等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根據會計核算的實際需要,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會計核算,但這些企業對外提供報表時,應該折算成人民幣,來提供以人民幣表示的財務報表。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