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第1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住宅的經濟技術指標有①居住面積系數(K)K=標準層的居住面積÷建筑面積×100%。居住面積系數反映居住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例,K>50%為佳,K<50%為差。< p="">
②輔助面積系數(K1)K1=標準層的輔助面積÷使用面積×100%,使用面積也稱為有效面積,等于居住面積與輔助面積之和。輔助面積系數K1一般在20%~27%之間。③結構面積系數(K2)K2=墻體等結構所占面積÷建筑面積×100%,結構面積系數,反映結構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K2一般在20%左右。④每戶面寬,每戶面寬=建筑物總長÷總戶數(m/戶)。⑤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居住總面積÷總人數(m2/人)。⑥平均每戶居室數及戶型比,戶型比=某戶型的戶數÷總戶數。
第2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B法一般不用于工業化住宅設計中。
考點:
第一章 各類建筑的功能組合 ☆☆☆☆考點37:工業化住宅;
建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業化,施工機械化和組合管理科學化。可采用模數分格法;定參數,基本塊組合法;模數構件法。
第3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
: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7:城市規劃對設計的要求;
1.用地范圍及界限
掌握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上劃定的幾條控制線:道路中心線、道路紅線、綠化控制線、用地界線、建筑控制線等的含義。
2.與城市道路的關系
基地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否則應設通路與道路紅線相連接。基地與道路紅線連接時,一般以退道路紅線一定距離為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均不超過建筑控制線建造。屬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臨時建筑物,經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可突入道路紅線建造。建筑物的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線,均不得突入道路紅線。
3.場地出入口
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過街人行道最邊緣不應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點不應小于1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人員密集的建筑基地執行當地規劃部門的條例和有關專項建筑設計規范。
4.建筑限高
當城市總體規劃有要求時,應按規劃要求限制高度;市、區中心臨街建筑物、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等周圍的建筑物,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設地區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可不計入建筑控制高度,但應符合城市規劃實施條件的規定。
5.停車場車位數量
按建筑規模及規劃部門要求設置相應面積。
6.指標控制
建筑強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等。環境質量方面的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口凈密度、人口密度等。
7.場地總平面設計
是對建設項目諸多內容的總體安排與統籌,應充分考慮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設地區的自然與人工環境以及經濟技術的合理性因素,對場地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建筑組合、綠化與環境設施布置,以及環境保護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為統一有機整體。
第4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設計標高確定的主要因素有:用地不被水淹,雨水順處排出;考慮地下水位,地質條件影響;考慮交通聯系的可能性;減少土石方工程量。
考點:
第二章 建筑場地條件分析及設計要求 ☆☆☆☆☆考點10:豎向設計;
1.選擇場地平整方式和地面連接形式
場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種,即平坡式(<3%)、臺階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級或多級組合的擋土墻、護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聯系可以用臺階、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決。在確定場地平整方式和地面連接形式時,必須考慮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
2.確定場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標高
確定設計標高,必須根據用地的地質條件,結合建筑的錯層等使用要求和基礎情況,并考慮道路,管線的敷設技術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著減少土石方量的原則來進行。
3.擬定場地排水方案
應根據場地的地形特點劃分場地的分水線和匯水區域,合理設置場地的排水設施(明溝或暗管),做出場地的排水組織方案。其中還應特別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計算場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近平衡,且土石方工程總是達到最小。
第5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孔廟全國基本上為同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尺寸與手法。
考點:
第六章 中國建筑史的基本知識 ☆☆☆☆☆考點5:中國古代建筑平面布局類型及基本特征;
1.單體平面的平面構成一般以“柱網”的布置方式來表達。建筑設計普遍采用“模數化”、“標準化”。
2.群體布局為一組或多組建筑圍繞一個中心空間構成,即院落空間組合,形成絕對對稱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結構與構造,由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和清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兩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數制和構件定型化內容。
其中大木作為承重的梁柱結構,小木作為不承重僅為空間分隔或裝飾目的的裝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檁、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門、窗、隔扇、屏風等。
中國古代木結構可分3種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宮殿中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宮殿為北京故宮,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宮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為中軸對稱,縱深布局,三朝五門,前朝后寢。建于明永樂年間。
5.壇廟包括:天壇、社稷壇、太廟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壇,建于明初,有垣兩重,北圓南方。外垣西側有神樂署和犧牲所;內垣有3組建筑:齋宮、祈年殿與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國古代,比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蘭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臺縣佛光寺大殿,平面為“金廂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開朗的建筑風格;遼代建筑的代表為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平面中有中柱一列,為“分心槽”式樣,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樓閣建筑;宋代建筑典型為山西太原晉祠圣母殿,是減柱造的典型實例;元代建筑典型為山西芮城永樂宮,內部壁畫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對象,大致可分為:樓閣式、密檐式、單層式、喇嘛和金剛寶座塔幾種。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建于遼代,是世界上現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國現在最古老的磚塔;北京西直門外大正覺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剛寶座塔的最早實例。
7.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漢以前的為帝王皇族苑囿為主體;魏晉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園林基礎;唐代風景園林全面發展;兩宋造園風氣盛;明清時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均達盛期。
代表性園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和北京頤和園為代表;私家園林以無錫寄暢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為代表。
第6題
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
A、B、C三個選項不夠全面。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18:設計概述;
1.交叉口的交通組織方式
交叉口的交通組織方式有四種:即無交通管制、渠化交通、交通指揮、立體方式。
2.交叉口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交叉口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內容:交叉口設計的要求是確保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適應各道路交通流量要求。
第7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道路排水和地下管道的埋設決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縱坡。
考點:
第一章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 ☆☆☆☆考點27:縱坡的確定;
城市道路縱坡大小關系到交通條件、排水狀況與工程經濟。過大的縱坡會引起車速降低和行車不安全;過小的縱坡在多雨地區易導致街坊、路面排水不暢。
1.最大縱坡:
(1)考慮因素:考慮行車技術要求、工程經濟因素、道路類型、交通性質、當地自然環境以及臨街建筑規劃布置、地下管道敷設要求。
(2)坡度:在平原地區城市,機動車道路的最大縱坡宜控制在5%以下。其它城市道路最大縱坡建設值為:快速交通干道設計車速為60~80km/h,最大縱坡為3%~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設計車速為40~60km/h,最大縱坡為3%~4%;區干道設計車速為30~40km/h,最大縱坡為4%~6%;支路設計車速為20~25km/h,最大縱坡為7%~8%。
2.最小縱坡:
最小縱坡主要是為了保證城市道路地面水與地下排水管道內的水能夠通暢地排除,而不致造成雨水排泄管道淤塞。應根據當地雨季降雨量大小、路面類型以及排水管道直徑大小而定。一般為0.3%~0.5%。
3.坡長限制:
坡長既不宜過長,但也不宜過短。過短的坡段,路線起伏頻繁,對行車及道路視距均不利,一般其最小長度也應不小于相鄰兩豎曲線切線長度之和。城市交通性干道不宜小于100m,居住區道路不得小于50m坡長。
第8題
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因為多層停車庫停車數量多,車輛出入頻繁,且日夜開放,故A項滿足所有要求。
考點:
第二章 城市停車設施的規劃設計 ☆☆☆☆考點6:停車庫的規劃設計要求;
多層停車庫按車輛進庫就位的不同情況,可分為坡道式車庫和機械化車庫兩大類。
坡道式車庫又可劃分下列4種類型:
1.直坡道式車庫
2.螺旋坡道式車庫
3.錯層式車庫
4.斜坡樓板式車庫
第9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應布置為環狀,以減少配水管數量。
考點:
第一章 城市給水工程規劃 ☆☆☆☆考點13:給水管網布局原則;
1.給水管:重力管、壓力管。
2.給水管網技術指標:干管管徑一般200mm以上,配水管管徑一般至少100mm,消防用水配水管管徑應大于150mm,接戶管管徑不宜小于20mm。
3.給水管網布置形式:樹狀網和環狀網。市中心宜采用環狀網,郊區或次要地區則布置成樹狀。近期采用樹狀網,遠期逐步增設管線結構成環狀網。
4.布置原則:安全可靠,投資節約。
干管位置盡可能布置在兩側用水量較大的道路上,以減少配水管數量。平行的干管間距為500~800m,連通管間距為800~1000m。
第10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在中小城市,工業用氣的比例會較低一些,在大城市,工業用氣與民用氣的比例都在6:4~4:6之間。
考點:
第四章 城市燃氣工程規劃 ☆☆☆☆☆考點4:城市燃氣負荷預測;
1.城市燃氣種類:
按來源分為天然氣、人工煤氣、液化氣石油、生物氣4大類。按照值分類,分為高熱值、中熱值和低熱值燃氣。
2.燃氣供應對象與供氣標準
我國燃氣的供應一般為民用優先。
標準:燃氣的日用氣量與小時用氣量是確定燃氣氣源、輸配設施和管網管徑的主要依據。
3.預測方法
通常采用比例估算法與不均勻系數法進行燃氣負荷預測。
不均勻性分3種:月不均勻性、日不均勻性和小時不均勻性。其中小時不均勻系數最大,日不均勻系數最小。
第11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根據熱能最終用途,熱負荷一般分為室溫調節、生活熱水、生產用熱等三大類。
考點:
第五章 城市供熱工程規劃 ☆☆☆☆考點4:城市供熱系統熱負荷預測;
1.熱負荷分類
根據用途分為室溫調節、生活用水、生產用熱3類;按性質分為民用和工業用熱負荷兩大類;按用熱規律,分為季節性熱負荷和全年性熱負荷兩類。
2.供熱對象的選擇
應滿足“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則。即先滿足居民家庭出身、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業用熱,先選擇布局較集中的用戶作為供熱對象,以達到系統在經濟方面的合理性。
3.供熱標準
對居住區劃來說,包括住宅和公建在內,采暖綜合指標取值為60~67W/m2。
第12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⑥中“下風側”應改為“上風側”。
考點:
第五章 城市供熱工程規劃 ☆☆☆☆考點5:熱源規劃;
1.熱源
熱電廠、鍋爐房、低溫核能供熱堆、熱泵、工業余熱、地熱和垃圾焚化廠。
2.熱電廠選址原則
(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
(2)靠近負荷中心,有方便的交通條件;
(3)妥善解決排灰條件,有方便的出線條件,有一定的防護距離;
(4)廠址應占荒、次地和低產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5)考慮職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熱電廠蒸汽的輸送距離一般為3~4km。熱電廠附近堆放大量灰渣的場地一般考慮10~15年的排灰量。熱電廠供熱干管占地較寬,一般一條管線要占3~5m的寬度。
3.鍋爐房
全年運行的鍋爐房宜位于居住區和主要環境保護區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季節性運行的鍋爐房宜位于該季節盛行風向的下風側,同時靠近熱負荷比較集中的地區。
第13題
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
應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考點:
第七章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工程規劃 ☆☆☆考點3:固體廢物種類;
按來源分為工業、農業、城市生活固體廢物垃圾。
第14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垃圾的收運過程復雜,耗資巨大,通常占整個處理系統費用的60%~80%
考點:
第七章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工程規劃 ☆☆☆☆考點5: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與運輸;
垃圾的裝運過程復雜,耗資巨大,通常占整個處理系統費用的60%~80%。
1.生活垃圾的收集方法:從源頭開始分為混合收集兩種,提倡從源頭開始的分類收集。
收集過程有以下幾種方式:垃圾箱(桶)收集;垃圾管道收集;袋裝化上門收集;廚房垃圾自行處理;垃圾自動系統收集。其中垃圾箱(桶)收集是最常用的方式。
2.生產垃圾的運輸,要求日收日清。清運車輛配置數量,一般大、中型(2t以上)環衛車輛可按每5000人一輛估算。
第15題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
確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設防標準是城市防災系統總體工程規劃的主要內容。
考點:
第八章 城市防災系統工程規劃 ☆☆☆考點2:城市防災工程詳細規劃內容深度;
1.確定規劃范圍內各種消防設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間距等;
2.確定規劃范圍內地下防空建筑的規模、數量、配套內容、抗震等級、位置布局,以及平戰結合的用途。
3.確定規劃范圍內的防洪堤標高、排澇泵站位置等;
4.確定規劃范圍內疏散通道、疏散場地布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