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制度是一定時期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它構成一定社會形態最基本、最本質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制度是區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的根本標志。在人類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進的過程中,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人類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經歷了五個階段,即原始社會制度、奴隸社會制度、封建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1.原始社會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構成了原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隸社會制度
奴隸主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并直接占有生產者即奴隸。
3.封建社會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產者(農民或農奴)是封建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征。
4.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70年代的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為標志;(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后期,以電、電機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利用為標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40年代,以信息技術、空間技術、核能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
由于資本主義所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和歷史局限性,建立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存在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
(一)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
考試內容:熟悉自然經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或經濟單位自身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自給自足是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存在于整個原始社會歷史時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只是處于補充和從屬的地位,自然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自然經濟才趨于瓦解。
(二)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考試內容:熟悉商品經濟產生的基本條件及發展的基本過程
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社會經濟形態。
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條件:(1)社會分工;(2)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實體。
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一般基礎。人類社會的三次社會大分工是指: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人的出現。
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根本條件。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處于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簡單商品經濟以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資本主義社會處于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即市場經濟階段。
社會主義仍需要采取商品經濟的形式,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為幫助參加考試的學員有效備考,中國經濟師考試網(中大網校下轄最權威培訓機構),充分利用自身網絡教育優勢,強力推出“2011年經濟師考試網上輔導”及“2011年經濟師網上輔導招生方案”,學員自付費之日起可不限時間、次數重復點播學習,直到當期考試結束后關閉,現在就報名優惠多多,欲報從速。 報名咨詢熱線:010-53688886 4000-18-8000 |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