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概念學習: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
47.命題學習分三種: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并列學習。
48.總括學習: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49.語言意義的獲得:對個體來說,語言有本民族語言和外語,兩者都有句法學習問題。因此,語言意義的獲得,包括學習句法、學習閱讀和學習外語三個方面的問題。
50.機械學習的性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非實質性和人為性的聯系。
51.如何避免機械學習:①組織好材料(使清晰、穩定、明確的意義得以呈現)②聯系已知學習新知③學習以認知發展水平為依據④以理解為學習評定的重點
52.接受學習的特點:①從學習內容上說,事物的意義是由語言和符號來表達的 ②從學習內容呈現的方式說,一般是用定義的方式,或通過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 ③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接受事物的意義,即反映事物的符號、概念和命題的意義 ④從發生上說,它較發現學習為晚
53.發現學習的特點:①發現較早②學習內容不是現成的結論③教師呈現學習材料,采取間接提供方式④學習過程較為復雜⑤它適合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學生的初級概念的學習,適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54.知識的同化:用認知心理學的同化論來解釋,意義學習的結果是獲得心理意義,而意義的獲得就是知識同化的過程。
55.認知同化論的歷史淵源:認知同化論來源于格式塔心理學,他們強調心理活動的內部組織作用,這是腦的動力學的基本原則,學習是通過“頓悟”來實現的,是在發現了事物間的關系后產生的。
56.認知同化論的基本觀點:①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是學習新知識的關鍵 ②新的意義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產物,同化論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論 ③有意義的保持和遺忘是認知同化的繼續
57.奧蘇伯爾提出三個主要的認知結構變量:①可利用性。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是影響意義學習和保持的第一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 ②可辨別性。新的學習內容與同化它的原有觀念的分化程度是影響意義學習和保持的第二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 ③穩定性。是影響意義學習和長久保持的第三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
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學上,把概念界說為人腦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高級形式 ②在心理學上,一般把概念界說為由符號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關鍵特征的一類事物 。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學生獲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謂概念形式,是指從大量的具體例證出發,在兒童實際經驗過的概念的肯定例證中,通過歸納的方法抽取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初級概念的過程。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教師資格考試介紹 報名時間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掌上學習平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