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猜卷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而且存在于動物界。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2.D
【解析】教育多元化是20世紀以后出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C
【解析】杜威主張兒童是教學過程的中心。
4.A
【解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對生產力有促進作用,可以再生產科學知識。
5.A
【解析】這句話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6.B
【解析】潛能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是能夠把未成熟的人培養成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養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7.A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要抓關鍵期,不能錯過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8.D
【解析】安排了環境才能引起并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9.B
【解析】這句話是加里寧說的。
10.B
【解析】杜威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11.A
【解析】講述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導入、詳述和匯總。
12.C
【解析】“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啟發性原則。
13.C
【解析】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價值屬性,發揮著對學生價值追求的引導作用;同時作為教育子系統發揮著平衡系統的作用,對智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其作用包含動機作用、方向作用及習慣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
14.D
【解析】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
15.C
【解析】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闡述了班級管理的優勢,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二、多項選擇題
1.ACE
【解析】教育民主化體現兩方面,一方面指讓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結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2.ABD
【解析】在不同層次,可以把校園文化細分成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學校精神文化等。
3.ABCD
【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機能與能力達到比較完備的階段,為個體發展提供可能和限制,見教材中成熟的意義部分。
4.ABCD
【解析】見教材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
5.ABCE
【解析】研究能力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重視科研的教師,才會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但是,教師的科研活動權不能包括自己教學的內容。
6.BCD
【解析】課程是隨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三大因素。
7.ABCD
【解析】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其他工作要圍繞教學來開展。
8.ABCDE
【解析】班級授課制五固定指學生、教師、內容、時間和場所固定。
9.ABCE
【解析】德育過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10.ABCDE
【解析】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圍繞上好課來進行各個程序。
三、填空題
1.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
2.基礎、前提
3.生活美
4.社會屬性
5.課堂教學
6.基礎性
7.間接
8.口頭語言、講解
四、名詞解釋
1.教育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
2.“導生制”: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了“導生制”。它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發展水平劃分等級,對進度相同的兒童系統性開設科目,編制班級,實施同步教學;并且除教師之外,還配備“導生”,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和管理。
3.全面發展教育:是指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堅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于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
(1)階級性;
(2)道統性;
(3)專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2.【答案要點】學生應盡的義務有: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3.【答案要點】國家對中小學的管理和監督主要通過宏觀的政策、法律、經費、督導等方法來進行控制和監督。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校課程計劃的編制和頒行制度;
(2)教科書的編寫、審定和使用制度;
(3)學校的學籍管理制度,中小學的學籍管理包括成績評定、升級和畢業等項內容;
(4)教師人事管理制度。
4.【答案要點】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教學價值取向決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的目標要求。制約教育任務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學生年齡特征;
(3)學科的特性;
(4)教學的時空條件。
教學的一般任務:
(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5.【答案要點】
(1)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都采用個別教學形式,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即教師對學生一個一個輪流地教;教師在教某個學生時,其余學生均按教師要求復習或作業。
(2)顯著優點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使教學內容、進度適合于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
(3)但個別教學,一個教師所教的學生數量是有限的,它與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的狀況相適應。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組織教學。通常在上課開始時,需要有組織教學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學生作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組織教學并不只限于上課開始時進行,還應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課的結束。
(2)檢查復習。目的在于復習已學過的知識,使之鞏固和加深,培養學生對學業的責任感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方式有口頭回答、板演、檢查課外作業等。
(3)講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這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鞏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消化、鞏固,也包括讓學生初步運用新知識進行課堂練習,為課外作業做好準備。可采取提問、重點復述、練習等方法進行。
(5)布置課外作業。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2.【答案要點】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
為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中小學教師需要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
(1)具有所教學科的全面而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首先,教師要對所教學科的課程知識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實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實掌握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師要在掌握所教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相關領域的知識。
(2)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是充實和豐富教育教學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也是滿足中小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和發展學生多方面興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也是指導學生課外、校外活動和生活的需要;最后,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與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也能夠提高教師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
(1)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理論知識,并有把它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作為中小學教師,主要應該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各科教學法知識。
(2)教師要具有觀察兒童和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3)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教師要具有運用教育機智處理各種突發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運用教育機智時,應把握這樣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教師應遵循因勢利導、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達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導原則;
第二,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優點和長處,蘊藏著等待誘發的積極因素。
(三)職業道德素養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甘于在教師崗位上無私奉獻。
(2)熱愛學生,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集中體現。
(3)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