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兒童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兒童某一年齡階段在心理發展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
2.無意注意就是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人類對客觀現實認識的主動形式。
4.機械記憶是在不了解材料意義的情況下,只根據材料的表現形式,采用簡單重復的方法進行的一種記憶。
5.直觀行動思維是指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的思維。
二、填空題(每格為1分,共10分)
6.好學好問、抽象能力開始萌芽、開始掌握認知方法、個性初具雛形
7.問題言語、游戲言語
8.動機作用、組織作用、信號作用、感染作用
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選項填在括號內)
9.B 10.A 11.A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D
四、判斷說明題(每小題3分,共l5分。先判斷正誤,再簡要說明理由)
19.對,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開始發展。 20.錯,幼兒以再造想象為主。
21.對,幼兒掌握言語的過程就是幼兒掌握社會行為規范的過程,也就是其社會化的過程。
22.錯,不當的懲罰會加劇孩子的攻擊性。(適當的懲罰與說理教育相結合可以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
23.錯,同伴交往可使幼兒從認知、情感、個性和社會等方面獲得發展。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4.從身體動作的發展順序看,孩子是先學會抬頭,然后俯撐、翻身、坐、爬、站、最后學會走。
或答:從整體混亂的動作到局部的、準確的和專門化的動作,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由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從無意動作到有意動作。
(上述兩個答案,答出其一即可得分)
25.表象是指在頭腦中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即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形象。如看了天安門后,在頭腦中出現的“天安門”的形象。
26.安全的依戀有助于兒童進行積極的探索,嬰兒期的依戀質量影響到兒童的同伴關系。27.游戲能較好的解決幼兒的實際能力和心理需求的矛盾,有助于幼兒智能、情緒、社會性等發展。
六、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8.幼兒的注意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那些新穎多變的活動,刺激強烈的因素就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誘因。因此,教師可以恰當地利用這些因素實施對幼兒的教育:
(1)教師選擇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須是顏色鮮明,對比性強,形象生動,新穎多變的。(2)要求教師說話清楚,符合兒童特點,同時說話要抑揚頓挫,.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3)恰當安排、布置教育環境,既要避免繁雜干擾,又要能適當引起幼兒的注意,利于幼兒正常活動的開展。
(4)教育內容、方法要新穎,賦予各種容易引起幼兒注意的因素。
幼兒興趣、需要和生活經驗的豐富,使得幼兒對更多的事物產生無意注意。只要幼兒感興趣和愛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生活經驗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29.【答題要點】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開始。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其特點如下:
(1)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幼兒還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依靠成人對他的評價。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
(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
(3)自我評價受認知水平的限制。此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的局限表現在籠統性、局部性、外部性、沒有評價的論據等方面。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偶發記憶現象:是指當要求幼兒記住某樣東西時,他往往記住的是和這件東西一起出現的其他東西。
2.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或非語言如圖畫等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相應新形象的過程。
3.注意的轉移能力:有意識地將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能力。
4.移情:是指兒童在覺察他人情緒反應時體驗到的與他人共有的情緒反應。
5.自尊:是一個個體的價值判斷,它表達了個體對自己所持的態度。
二、填空題(每空格1分,共20分)
6.發展的基礎性、發展的遞進性、發展的易感性
7.選擇功能、保持功能、調節功能
8.前依戀期、依戀關系建立期、依戀關系明確期、互惠關系的形成期
9.嚴厲型、灌輸型、開放學習型、民主型
10.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
11.口頭言語、書面言語、內部言語
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請把正確選項填在括號內)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D 20.B 21.C
四、判斷說明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先判斷正誤,對錯誤的請簡要說明理由)
22.錯誤,幼兒的思維發展標志著幼兒認識水平的提高。
23.對。
24.錯誤,幼兒能夠自我調節。
25.對。
26.錯誤,不當的懲罰會加劇孩子的攻擊性。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7.答:
(1)注意是心理活動的積極維護者,是高質量認知活動的捍衛者。
(2)注意對兒童心理活動發展有功能性意義。
28.答:
(1)依戀關系是依戀雙方情感交融的關系,但有一方表現出更為依賴。
(2)依戀者尋求與依戀對象的身體親近和目光追隨。
(3)依戀關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4)依戀還具有傳遞性和穩定性。
29.答:
(1)對兒童的學習及其對早教中心、幼兒園以及學校的適應發揮著重要作用。
(2)對兒童社會性,特別是自我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作用。
(3)對兒童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產生一定影響。
30.答:
(1)發展趨勢的循序性和統一性。
(2)發展水平的差異性。
(3)發展切入點的多端性。
31.答:
(1)操作能力最早表現,并逐步發展。
(2)身體運動能力不斷發展。
(3)言語能力在兒童期發展迅速。
(4)各種特殊能力逐漸展現。
32.答:
(1)學前兒童的有意想象逐漸得到發展,但主要還是無意想象。
(2)學前兒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創造想象。
(3)想象從完全脫離現實到合乎客觀邏輯。
六、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
33.答:(1)有目的、有計劃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發展幼兒言語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要求幼兒發音正確,用詞恰當,句子完整,表達清楚、連貫,并及時幫助幼兒糾正語音,好的給予鼓勵、表揚;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并給予反復練習的機會,以及做出良好的示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和言語的規范化。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幼兒交往的機會。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而良好的語言環境,是指要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因此,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幼兒廣泛地認識周圍環境,擴大眼界,豐富知識面,增長詞匯。同時,要提供他們更多的交往機會,尤其是和小朋友的交往,并重視幼兒在交往中用詞準確和說完整的句子。當孩子“見多識廣”時,語言自然也就豐富了。
(3)把言語活動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專門的語言活動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還應在日常生活中來培養幼兒的言語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收聽廣播、看電視、閱讀圖書、朗讀文學作品等活動來豐富和積累文學語言;在一日生活中,通過隨時的觀察、交談等來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并同時復習、鞏固和運用在專門的語言活動中所學過的詞匯和句式,更多地學習新的詞匯,學會用清楚、正確、完整、連貫的語言描述周圍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4)教師良好的言語榜樣。
(5)注重個別教育。
由于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差異,言語的積極性和駕馭語言的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及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對幼兒的個別教育。如:對言語能力較強的,可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言語交往任務;對言語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和他們交談,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表達自己的要求、愿望,敘述自己喜聞樂見的事,給予他們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言語水平。
34.答:本題實質上讓我們回答游戲的作用
(1)游戲是滿足兒童需要的一種基本的活動方式。
到了幼兒期,由于動作和語言的發展,生活范圍的擴大,獨立性的增強,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產生了渴望參加成人的某些社會實踐活動的強烈愿望。但是幼兒年齡小,受知識、經驗、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樣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也就是說,幼兒參加成人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與從事這些活動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不足之間發生了矛盾,而游戲是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方法。
(2)游戲是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強有力工具。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是促進其認知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
游戲中蘊涵著大量的學習。例如,兒童在搭積木、玩沙等建筑游戲中,能夠認識各種建筑材料、各種物體的性質和特點,獲得初步的物理經驗,認識到只有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樓房”才能站穩。
游戲時,兒童的各種感官都要參加,從而促進了感知能力的發展。
游戲以想象為前提,同時又不斷增進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著創造想象的方向發展。
(3)游戲有助于兒童去自我中心。
幼兒在游戲中總是以角色自居,力圖像扮演的人物那樣行動,要做到這一點,幼兒必須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為。因此,在游戲中幼兒逐漸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有利于兒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戲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煉了幼兒的意志。馬努依連科的實驗發現:幼兒在游戲條件下(哨兵站崗)堅持站立不動的時間,遠遠超過僅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時間。
游戲是一種不帶任何強制性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兒童在游戲中可以隨心所欲,他們的行為必須受游戲規則的約束。這種約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種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因此,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制力和自覺紀律。
因此,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