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識范圍對比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含義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
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立場、理論品質以及社會理想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
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社會的物質性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實踐與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
人和自然的關系
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
聯系的內涵和特點
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發展的實質。發展與過程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系與區別;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
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認識的本質
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別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
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價值及其特性;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的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關系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自由與必然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構成及其作用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
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
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社會形態的內涵
社會形態的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2.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階級的產生和本質;階級斗爭的作用;階級分析方法;社會革命的實質和根源;革命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質和作用
科學技術的含義;科學技術革命的作用;科學技術社會作用的兩重性
3.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 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與社會歷史
人的本質
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的原則;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個人與社會歷史;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