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
一、邏輯思維的三條基本規(guī)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是能普遍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邏輯形式的共同規(guī)律。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只有掌握了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才能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具有邏輯性、論證具有說服力。否則,我們的思維就要陷入混亂之中。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內容: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任何思想都必須與其自身保持同一。在普通邏輯中,“同一思維過程”是指同一時間、同一關系、同一對象的思維過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公式里的A表示任何一種思想,它可以是任何一個概念,也可以是任何一個判斷。“A是A”即表示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概念、判斷都與自身同一。
(二)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內容: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時為真,其中必有一假。在這里所講的“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具有矛盾關系或反對關系的概念或判斷。概念的矛盾
關系和反對關系見本章第一節(jié)。
矛盾律的要求是:對于同一對象,不能同時做出互相矛盾的斷定,即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又否定它是什么。判斷的情況是: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其中一個真,另一個必假;
一個假,另一個必真。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如“他是北京人”與“他不是北京人”即為矛盾關系,二者必有一真,也必有一假。而兩個具有反對關系的判斷,其中一個真,另一個必假;一個假,另一個可真可假。二者不能同真,卻可以同假。如“這里所有的書都是正版的”與“這里所有的書都不是正版的”為反對關系。一者真,另一者必假;一者假,另一者可真也可假,因為還可以有其他情況,如“這里的書既有正版的,也有盜版的”等。總之,這兩種關系都不能同真,都屬于矛盾律可以適用的范圍。
矛盾律的公式:A不是非A。
公式里的A表示任何一個概念或判斷,“非A”表示對A的否定,“A不是非A”是指A和“非A”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內容: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個是真的。
排中律的公式:A或者非A。
公式中的A是指任何一個概念或判斷,“非A”表示與A相矛盾。“A或者非A”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A和“非A”必有一個是真的,即或者是A真,或者是“非A”真,二者必居其一。例如:
①“《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與“《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②“他所有的稿件都被退回”與“他有些稿件沒有被退回”。
在這兩對判斷中,每一對判斷都是互相矛盾的,根據(jù)排中律,它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同為假,必有一個是真的,否則就會造成“兩不可”的錯誤。
這三條規(guī)律既互相聯(lián)系,又各有側重。同一律要求思想同一,有確定性;矛盾律要求同一思想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則要求在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中排除中間的可能性,做到是非分明、態(tài)度明確。
二、運用邏輯思維基本規(guī)律時常見的錯誤
(一)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
根據(jù)同一律的內容,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要保持一致。否則,就要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一般而言,混淆概念是在思維過程中不自覺地違反同一律要求,把
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偷換概念是在思維過程中,故意把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制造邏輯混亂。
①華僑朱南揚先生今日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舉行的就職典禮上,正式成為該市伊凱賈區(qū)區(qū)長。這是尼日利亞任命的第一位華人區(qū)長。
②男青年:你要這要那,不怕別人說你是“高價姑娘”?
女青年: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價錢低了怎么行?
例①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華僑”和“華人”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作者混淆了“華僑”和“華人”這兩個概念,造成邏輯混亂。例②很明顯是犯了三段論中的“四概念”
錯誤。男青年所說的“價”是“價格”,裴多菲詩歌中的“價”是指“價值”,女青年有意將二者混為一談,用后一概念替換前一概念,從而達到偷換概念進行詭辯的目的。
(二)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
根據(jù)同一律,在運用判斷進行推理或論證時,所使用的判斷必須保持內容的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轉移,不能用其他的判斷來替換它,也不能給任意一個判斷加上其本身不具有的含
義。否則,就要犯“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其中,無意的稱為“轉移論題”,有意的稱為“偷換論題”。例如:
①樹立大志并不容易,就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吧,年僅十六七歲時,他不滿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舊中國的現(xiàn)狀,立志要拯國救民東渡日本,尋求革命真理。正因為周總理從小立下拯救中華,為千百萬勞苦大眾解放而奮斗的大志,他才有所作為:留法勤工儉學,汲取馬克思主義真理;領導南昌起義,堅信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親赴重慶,虎穴斗敵立功勛……可見沒有革命大志,哪來革命的成果。
②1860年,英國威伯斯主教策劃了一場有千余人出席的圍攻達爾文進化論的辯論會。在會上,主教激烈地指責達爾文進化論,他說:“誰看見而且能夠正確地證明過一種物種轉化為另一種物種呢?難道可以相信菜園里的蕪菁能變成人嗎?”接著,他又攻擊達爾文學說的宣傳者赫胥黎說:“坐在我對面的赫胥黎先生,你是相信猴子為人類祖先的,那么請問你,你自己是由你的祖父還是你的祖母的猴群中變來的呢?”
很明顯,例①中,這段文字開始要論述的論題是“樹立大志并不容易”,并舉了周總理的例子進行論證,但在最后得出的結論卻是“沒有革命大志,哪來革命的成果”,可見在論證的過程中,論題發(fā)生了轉移,跑了題。這個例子違反了同一律,犯了“轉移論題”的錯誤。例②中,主教明顯使用了偷換論題的詭辯手法,把達爾文“進化論”學說,偷換成了“物種
轉化”的錯誤論題。“物種進化”是一個經歷了漫長年代的自然過程,而“物種轉化”,則是不能實現(xiàn)的一個人觀察到的短期過程。在批判赫胥黎時,他又把“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
的正確論題,偷換成了“某個人是從猴群中變來的”的錯誤論題。
(三)自相矛盾
如果違反矛盾律,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一個對象既給予肯定,又給予否定,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錯誤。例如:
①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去工作。這個年輕人滿懷信心地對愛迪生說:“我想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聽了之后,驚奇地說:“什么!
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來放置這種萬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嗎?”年輕人被愛迪生問得啞口無言。
②這件事我沒有過問,只是了解了一下情況。
例①中的年輕人之所以被愛迪生問得啞口無言,是因為他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因為當他說要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時,實際上斷定了“所有的東西都是能被溶解的”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而愛迪生反問他“想用什么器皿來放置這種萬能溶液”時,實際上是斷定“有的東西是不會被溶解的”這一特稱肯定判斷。那么年輕人要實現(xiàn)他的理想,就必然要對同一對象做出互相矛盾的斷定,必然會產生邏輯矛盾。例②中作者在同一句話中,表達了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造成文字上的矛盾。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是說“這件事我沒有過問”,而后半部分又說“只是了解了一下情況”,也就是說還是過問了。這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而在例句中兩種情況并存,違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
③一輛重型卡車呼嘯而來,他躲閃不及,撞了上去。
“躲閃不及”是逃開,“撞了上去”是迎上,前后的情景互相矛盾,后句違背情理。“撞了上去”可改為“被撞倒在地”。
④晚會現(xiàn)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地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唱了起來。
“情不自禁”是感情無法控制,是強烈的自主表現(xiàn),而“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則是被動的表現(xiàn),二者難以并存。原句可改為:“晚會現(xiàn)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唱
了起來。”如果是強調“按照主持人的要求”,那就要刪去“情不自禁地”。
(四)“兩不可”
排中律要求對反映同一對象的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必須承認其中一個是真的,不應該含糊其辭,騎墻居中,否則,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例如:
學邏輯沒有用,我的工作就用不上它。不過,話說回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更清晰,還是要學點邏輯,不能說它是沒用的。
在這段話中,說話人既否定了“學邏輯是有用的”,又否定了“學邏輯是沒用的”,造成二者同假的情況.致使我們無法判斷說話人的態(tài)度到底是怎樣的,因此犯了“兩不可”的錯誤。
更多關注
(責任編輯:gnn)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協(xié)議退費]
7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出版資格
[VIP通關班-暢學]
6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準題庫高端服務
出版資格
[零基礎通關班]
3大課程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