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地形測量:
1.潮位站布設和潮位觀測
2.測量準備
3.測量過程
4.測深數據處理
5.精度評估
6.圖形繪制
1.潮位站布設和潮位觀測
潮位站布設和潮位觀測的技術要求有:
(1)潮位站布設密度應能控制全部測區的水位變化。相鄰潮位站之間的距離應滿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最大潮時差不大于2h,潮汐性質基本相同。
(2)潮位觀測間隔應至少30min觀測一次(于整點和半點記錄),高、低平潮及其前后1h和水位異常變化時,每隔10min觀測一次,并讀至厘米,時間讀到整分;水位觀測誤差不應大于2cm;顧及測區潮時差影響,當采用雙站或多站改正水位時,潮位觀測時間長度應比水深測量作業時間提前并靠后各1h。
(3)深度基準的確定。潮位站的水位應歸化到深度基準面(理論最低潮面)上。
2.測量準備
測量前準備工作的注意要點有:
(1)儀器測試,包括gnss穩定性試驗、測深儀穩定性試驗、多波束安裝校準和其他儀器測試。
(2)測線布設,包括多波束主測線、單波束檢查線和障礙物加密掃測等測線布設間距和方向。
(3)船舶靜、動吃水測量。
3.測量過程
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以下要點:
(1)聲速剖面測量的相鄰聲速剖面差值應不大于2m/s。
(2)多波束測量實施與質量控制。
(3)岸線測量方法。
(4)障礙物加密探測實施。
4.測深數據處理
測深數據處理中重點注意以下要點:
(1)定位、姿態、航向、潮位、聲速等原始數據檢查和粗差剔除。
(2)多波束測深數據濾波、虛假信號剔除。
(3)多波束數據編輯定位、姿態、航向、潮位、聲速等各項合并和改正。
定位數據合并:將gps接收機獲得的wgs-84坐標系定位數據實時轉換為cgcs2000坐標,再合并到每一個水深點上。
姿態改正:將姿態傳感器實測的船舶姿態和航向進行船姿改正。
吃水改正:對實測水深進行動態、靜態吃水改正。
聲速改正:對實測水深進行聲速剖面改正,可根據聲速剖面進行分帶改正。
潮位改正:利用實測或推算潮位數據,采用單站、多站分帶、航跡推算潮位等方法對水深數據進行改正。
安裝校準參數改正:根據安裝和測試的結果配置船坐標文件,進行實測數據改正。
(4)水深數據的篩選,一般選取最淺水深為圖載水深。
5.精度評估
利用主檢測量法進行水深測量準確度評估。計算主測線和檢查線在交叉點處的水深偏差,統計95%置信度的標準偏差和均方差,以此作為準確度評估的依據。
知識點九、水下地形測量
6.圖形繪制
(1)繪圖準備:①將外業水深成果、助航標志、地形岸線、特征地物等成果轉換到統一的坐標系統;②將測量成果按規范要求抽稀,并轉換為制圖軟件所兼容的數據格式;③搜集、了解現行版次海圖。
(2)外業測量成果圖繪制
(3)資料檢查:①數學基礎,包括縱圖廓長、橫圖廓長、對角線長、經緯網直線比例尺是否正確;②坐標系基準面是否正確、資料整理是否完善正確,島嶼和岸線轉繪是否合乎要求;③綜合取舍是否適當,相互關系是否合理、有無錯漏;④各種注記包括英文漢語拼音及漢字是否正確,說明文及圖面配置內容是否合理、正確;⑤地理調查報告的系統性、完整性、準確性和整體水平。
特別推薦:
(責任編輯: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