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常用文言文虛詞

發(fā)表時間:2014/4/2 17:00:00 來源:中大網(wǎng)校 點擊關(guān)注微信:關(guān)注中大網(wǎng)校微信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常用文言文虛詞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副詞

  作為副詞,“且”可以表示情態(tài)、程度、時間等,可譯為“尚且”“姑且”、“暫且”、“而且”、“況且”等,這與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近似,不難理解。另有兩種用法是現(xiàn)代漢語所不具備的,應(yīng)注意掌握。

  1、置于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之前,表示這一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可譯為“快要”、“就要”、“將要”等。例如:

 ?。?)坐,且將戮。(《張中丞傳后敘》)

  (2)雖食,且不下咽?。ā稄堉胸﹤骱髷ⅰ罚?/P>

  且盡:將要完結(jié)

  (1)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李將軍列傳》)

 ?。?)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李將軍列傳》)

  (3)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張中丞傳后敘》)

  且窮:指將要無計可施

  (1)及其無救而且窮也……雖欲去,必不達。(《張中丞傳后敘》)

  2、置于數(shù)量詞之前,表示接近這個數(shù)目,可譯為“大約”、“接近”、“快到”等。例如:

  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張中丞傳后敘》)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馬伶?zhèn)鳌罚?/P>

  連詞

  1、連結(jié)前后兩項,表示選擇關(guān)系,可譯作“是……還是……”、“……還是……”等。例如: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書》是且非:對還是錯。)

  豈吾相不當(dāng)侯邪?且固命也?(《李將軍列傳》)

  2、連結(jié)前后兩項,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又……又……”或“一邊……一邊……”等。例如:居一二日,(蕭)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史記淮陰侯列傳》)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一、代詞

  可指代人、事、物等。與“之”不同的是,上古漢語中“其”時常隱含結(jié)構(gòu)助詞“之”的意思,與后續(xù)詞語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語。魏晉以后,“其”的適用范圍有所擴大,也可用作主語。例如: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xùn)|,移其粟於河內(nèi)。(《寡人之於國也》前一“其”指河內(nèi),可譯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xùn)|,可譯為“河?xùn)|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莊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譯為“他的”)

  3、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五代史伶官傳序》其:指代前事,可譯為“此”、“這”)

  4、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張中丞傳后敘》其:指代當(dāng)?shù)匕傩眨洚?dāng)主謂結(jié)構(gòu)中的主語)

  5、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干求。(《馬伶?zhèn)鳌菲洌褐复R伶,可譯為“他”,充當(dāng)句中主語)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古漢語中“其”的指代對象可以靈活多樣,作為指示代詞,可用作特指、遠(yuǎn)指、近指;指代人物時,不僅可指代第三人稱,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稱,這都需要根據(jù)上下文確定。例如:

  1、長者聞之,得無厭其為迂乎?(《報劉一丈書》其:此為作者自指,可譯為“我”)

  2、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ā洞鹄铖磿菲洌褐咐钌?,這里可譯為“你”)

  二、語氣詞

  作為語氣詞,“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種語氣。

  1、表揣測語氣,可譯為“大概”、“恐怕”、“也許”、“可能”等。例如:

 ?。?)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書》)

 ?。?)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馮諼客孟嘗君》)

 ?。?)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種樹郭橐駝傳》)

  2、表叮囑、勸勉、期望、命令等語氣,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譯為“一定”、“千萬”等。例如: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其無忘:可譯作“千萬不要忘記”)

  3、表反問語氣??勺g作“豈”、“難道”、“哪里”等。例如: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答李翊書》)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鄭伯克段于鄢》)

  4、強調(diào)語氣,可譯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張中丞傳后敘》)

  三、連詞

  連結(jié)并列的句式表示選擇關(guān)系,可譯作“是……還是”或“……還是……”等。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答李翊書》)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副詞

  作為副詞,“乃”可以表示多種接續(xù)關(guān)系或情態(tài),有時用法近于連詞。

  1、表示順承接續(xù)關(guān)系,可譯為“于是”、“就”等。例如:

  今爾出于崖 ,觀于大海,乃知爾丑。(《莊子秋水》)

  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李將軍列傳》)

  2、表示逆向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諫逐客書》)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zé)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徒令臣出東道。(《李將軍列傳》)

  3、表示對某人、某事的確認(rèn),可譯為“這”、“這就是”等。例如:

 ?。?)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保ā恶T諼客孟嘗君》)

 ?。?)因燒其卷,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馮諼客孟嘗君》)

 ?。?)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客孟嘗君》)

 ?。?)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李將軍列傳》)

  4、表示對結(jié)果的強調(diào),可譯為“才”、“這才”等。例如:

 ?。?)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wù)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書》)

 ?。?)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李將軍列傳》)

  (3)告廣曰:“胡虜易與耳?!避娛磕税病#ā独顚④娏袀鳌罚?/P>

 ?。?)良久,乃許之。(《李將軍列傳》)

  5、表示遞進,常與“至”等合用,或譯為“以至”、“以至于”。例如:

  (1)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dāng)?shù)次之阻力。(《論毅力》)

  代詞

  指代第二人稱,通常只作定語,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起輔助作用的代詞。與一般代詞不同的是,“者”不能獨立充當(dāng)句子成分,必須附著于其他詞或短語之后,共同構(gòu)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定語、賓語、中心語等??梢耘c“者”組合的詞類較多,意義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一、與名詞組合:

  主要可分兩類:

  1、復(fù)指名詞或名詞性主語,引出謂語。此時“者”通??梢圆蛔g,也可視需要譯為“……此人”、“……這個人”、“……的情況”等。例如: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jì)人也。(《李將軍列傳》)

  (2)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馬伶?zhèn)鳌罚?/P>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2、復(fù)指名詞或名詞結(jié)構(gòu),充當(dāng)動詞賓語。此時“者”通??梢圆蛔g,也可視需要譯為“……此人”、“……的人(情況)”等。例如:

  (1)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馮諼客孟嘗君》)

  二、與數(shù)量詞組合:

  表示數(shù)量的種類??勺g為“種”、“樣”、“類”、“方面”等,也可不譯。例如: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2)此三者,吾遺恨也。(《五代史伶官傳序》)

 ?。?)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諫逐客書》)

  (4)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諫逐客書》)

  三、與時間詞組合:

  表示一定的時間范圍,可譯為“……的時候”等。例如:

  (1)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季氏將伐顓臾》)

 ?。?)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書》)

  四、與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組合:

  將原有的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變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可酌情譯為“……的”、“……的人(或情況、東西、事情等)”。例如: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諫逐客書》)

  五、與動詞或動詞短語組合:

  將原有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變?yōu)槊~性結(jié)構(gòu),也可酌情譯為“……的”、“……的人(或情況、東西、事情等)”。例如:

  (1)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將伐顓臾》)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秋水》)

  (3)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諫逐客書》)

 ?。?)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將軍列傳》)

 ?。?)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張中丞傳后敘》)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前赤壁賦》)

  此外,“者”字結(jié)構(gòu)有一類是提示或強調(diào)結(jié)果,以引出對緣由的解釋,此時可譯為“……的原因”等。例如: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莊子秋水》)

  若是者何也?(《諫逐客書》)

  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馮諼客孟嘗君》)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代詞

  “所”也是不能獨立充當(dāng)句子成分的輔助性代詞,所組成的結(jié)構(gòu)也是名詞性結(jié)構(gòu)。與“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詞或短語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動詞,而且通常是及物動詞。因此,如果不及物動詞、形容詞等與“所”字組合,它們自身一般也都變得具有及物動詞的性質(zhì);(3)“所”字之所以通常與及物動詞組合,是因為此時的“所”具有動詞賓語的性質(zhì)。因此,“所”字結(jié)構(gòu)說明的是受動作行為支配的對象物,而“者”字結(jié)構(gòu)則是說明發(fā)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實施者(如“所見”指看到的東西:“見者”則指看東西的主體),二者的意義差別是明顯的,決不可混為一談。例如:

  (1)君臣相顧,不知所歸。(《五代史伶官傳序》)——所歸:歸處。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內(nèi)容。

 ?。?)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莊子秋水》)——所連:指禪讓的君位;所爭:爭奪的政權(quán);所憂、所勞:指為此而憂慮、操勞的國事。

 ?。?)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李將軍列傳》)——所之:去的地方、去處。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陳情表》)——所能上報:指能夠回報的恩德。

  (6)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前赤壁賦》)——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還有一些由“所”組成的常見結(jié)構(gòu)應(yīng)當(dāng)注意:

  “所……者”

  此一結(jié)構(gòu)表達的意義等同于“所”字結(jié)構(gòu),而不等同于“者”結(jié)構(gòu),亦即說明受動作行為支配的對象,而不是發(fā)出或?qū)嵤﹦幼餍袨榈闹黧w。例如: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諫逐客書》)——所重者:看重的東西;所輕者:輕視的東西。

 ?。?)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答李翊書》)——所為者與所期者:指文章的寫作與期盼達到的水平。

 ?。?)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馮諼客孟嘗君》)——所寡有者:缺少的東西。

  (4)所欲忠者,國與主耳。(《張中丞傳后敘》)——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對象。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所以”這一凝固結(jié)構(gòu)表達的意思較復(fù)雜,主要有:

  一、意義比較具體,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憑借、工具、方法等,可譯為“用來……的……”、“憑它來……的”等。如:

  1、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諫逐客書》)

  2、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諫逐客書》)

  3、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答李翊書》)

  4、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答司馬諫議書》)

  5、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知所以志也。(《張中丞傳后敘》)

  二、意義比較抽象,用以引出某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譯為“導(dǎo)致……的原因”、“這就是……的原因”。如:

  1、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諫逐客書》)

  2、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傳序》)

  3、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將軍列傳》)

  三、指代緣由、原因的名詞性結(jié)構(gòu),做動詞賓語。如: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

  四、約數(shù)詞

  此時接續(xù)在數(shù)量詞后,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范疇??勺g為“左右”、“前后”等。例如:

  未到匈奴陣二里所,止。(《李將軍列傳》)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本文導(dǎo)航

  • 第1頁:文言文虛詞“且”
  • 第2頁:文言文虛詞“其”
  • 第3頁:文言文虛詞“乃”
  • 第4頁:文言文虛詞“者”
  • 第5頁:文言文虛詞“所”
  • 第6頁:文言文虛詞“所以”
  • 第7頁:文言文虛詞“諸”

  一、合音詞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聲母、“于”的韻母和聲調(diào)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爸睘橹甘敬~,“于”為介詞,所以此時“諸”只出現(xiàn)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現(xiàn)的動詞的賓語,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則與后面的詞或短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介紹前面的動賓結(jié)構(gòu)關(guān)涉到對象、處所、地點、內(nèi)容等。例如:

 ?。?)用與舍屬諸人。(《答李翊書》)

 ?。?)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答李翊書》)

  (3)更譬諸操舟……(《論毅力》)

 ?。?)公伐諸鄢。(《鄭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爸睘橹甘敬~,“乎”為語氣詞,此時“諸”只出現(xiàn)在句末:“之”是前面出現(xiàn)的動詞的賓語,“乎”用來結(jié)束句子。例如:

  (1)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論語子罕》)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梁惠王下》)

  二、約數(shù)詞

  此時“諸”作定語,表示某一范圍的全體,或全體中的每一個體,可譯為“各位”、“眾”等。例如: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dāng)償者,悉來合卷。(《馮諼客孟嘗君》)

  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李將軍列傳》)

  推薦新聞: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2013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
  2013年成考高起點語文病句識別

(責(zé)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dāng)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