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周圍一切的總和,包括空間以及直接或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生存的各種因素。
2. 生態因子:是指環境要素中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如光照、溫度、水分、氧氣、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 生境:所有生態因子構成生物的生態環境,特定生物體或群體的棲息地的生態環境稱為生境。
4.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種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決定該種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 限制因子:任何生態因子,當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散時,這個因素稱為限制因子
6.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會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 生態幅:每一種生物對每一種生態因子都有一個耐受范圍,即有一個生態上的最低點和最高點。在最低點和最高點(或稱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間的范圍,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
8. 光周期現象:植物的開化結果、落葉及休眠,動物的繁殖、冬眠、遷徙和換羽毛等,是對日照長短的規律性變化的反應,稱為光周期現象。
9. 冷害:喜溫生物在0℃以上的溫度條件下受到的傷害。
10. 凍害:生物在冰點以下受到的傷害叫凍害。
11. 貝格曼規律:內溫動物,在比較冷的氣候區,身體體積比較大,在比較暖的氣候區,身體體積比較小。
12. 阿倫規律:內溫動物身體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區有變小的趨勢。
13. 生物學零度:生物生長發育的起點溫度,即生物的生長發育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上才開始,低于這個溫度,生物不發育,這個溫度稱為發育閾溫度或生物學零度。
14. 有效積溫:生物完成某個發育階段所需的總熱量。K=N(T-C) (式中K為有效積溫,N為發育時間,T為平均溫度,C為發育閾溫度)
15. 土壤質地:土粒按直徑大小分為粗砂、細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組合稱為土壤質地
16. 土壤結構:是指固體顆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數量和大小以及團聚體的大小和數量等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