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從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會計政策變更涉及的是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的變動,而無形資產由使用壽命不確定改為確定,并沒有涉及到會計確認、計量基礎以及列報項目的變動,所以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而是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2.
【答案】B
【解析】因政策要求,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屬于會計政策變更,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視同其自初始取得就采用成本法核算。
會計分錄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00
盈余公積 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4000
——損益調整 500
【提示】因甲公司計劃長期持有該項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則其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的暫時性差異,無需確認遞延所得稅影響。
3.
【答案】C
【解析】
會計處理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8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2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 8800
盈余公積 150(2000×75%×1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0(2000×75%×90%)
遞延所得稅負債 500
【提示】變更后,賬面價值為其公允價值8800萬元,計稅基礎為原賬面價值6800萬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000萬元(8800-6800),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500萬元(2000×25%)。
4.
【答案】D
【解析】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轉換之后的投資性房地產按照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入賬價值,原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到留存收益,所以該投資性房地產影響所有者權益的金額=轉換日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13000-10000/20×17)+2018年公允價值變動(15500-13000)=7000(萬元),選項D正確。
5.
【答案】A
【解析】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
6.
【答案】C
【解析】設備2015年和2016年分別計提的折舊額=(104-4)/10=10(萬元),2017年1月1日設備的賬面凈值=104-10-10=84(萬元),按新會計估計設備2017年計提的折舊額=84×2/(8-2)=28(萬元),按原會計估計設備2017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4-4)/10=10(萬元),該估計變更對甲公司2017年凈利潤的影響金額=(10-28)×(1-25%)=-13.5(萬元)。
7.
【答案】A
【解析】該事項屬于會計估計變更,2015年折舊額=6000×2/10=1200(萬元),2016年折舊額=(6000-1200)×2/10=960(萬元),2016年12月31日該設備的賬面價值=6000-1200-960=3840(萬元),2017年折舊額=(3840-240)/(8-2)=600(萬元)。
8.
【答案】C
【解析】選項C,企業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所得稅準則規定,不確認該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9.
【答案】A
【解析】因該專利權2016年正確的攤銷額為240萬元,而實際攤銷額為960萬元,即多攤銷了720萬元,減少了利潤總額,所以應當調增利潤總額,同時扣除所得稅費用的影響以及盈余公積的影響,所以調增的未分配利潤的金額=(960-240)×(1-25%)×(1-10%)=486(萬元)。
10.
【答案】C
【解析】甲公司更正該項前期重大差錯,使其在建工程減少1600萬元,同時使固定資產增加1600萬元,應計提折舊額=1600/8×1.5=300(萬元),減少固定資產賬面價值300萬元,資產總額減少300萬元。
11.
【答案】B
【解析】對無形資產差錯的調整:
借:無形資產 12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1200÷10×3/12)
貸:累計攤銷 30
應交所得稅調增=(1200-30)×150%×25%=438.75(萬元),選項B正確;無形資產賬面價值=1200-30=1170(萬元),計稅基礎=1170×150%=1755(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不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選項A、C和D均不正確。
二、多選題(每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請從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每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1.
【答案】AD
【解析】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該固定資產年折舊率=2/10×100%=20%該設備2×15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0×20%=200(萬元),2×16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0-200)×20%=160(萬元),2×17年1月1日該設備的賬面價值=1000-200-160=640(萬元),所以會計估計變更后該設備2×17年應計提的折舊額=(640-40)÷(8-2)=100(萬元),選項A正確;會計估計變更后,2×17年年末該設備的賬面價值=640-100=540(萬元),計稅基礎=640-640×20%=512(萬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8萬元(540-512),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8×25%=7(萬元),并不影響應交所得稅,所以選項B和C錯誤;上述會計估計變更影響2×17年利潤表“凈利潤”項目的金額=管理費用減少數28萬元[(1000-200-160)×20%-100]-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費用7萬元=21(萬元),選項D正確。
2.
【答案】ABCD
【解析】本期發現前期的不重要會計差錯,采用未來適用法予以更正,選項A正確;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由直線法改為產量法,屬于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選項B正確;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中使用的估值技術由市場法變更為收益法,采用未來適用法,選項C正確;將存貨的成本核算方法由現行的實際成本法變更為標準成本法進行日常核算,屬于會計政策變更,但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選項D正確。
3.
【答案】ABC
【解析】企業不能調整已經報出的財務報表,選項D錯誤。
4.
【答案】ACD
【解析】選項B,企業對應交稅金的估計與稅務機關的批復不一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5.
【答案】ABC
【解析】選項D,屬于會計差錯更正,投資性房地產只能由成本模式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不能由公允價值模式轉換為成本模式。
6.
【答案】BCD
【解析】無形資產由使用壽命不確定轉為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屬于會計估計變更,并且在變更之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不進行攤銷,但是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選項A錯誤;在2016年年末,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20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600萬元,所以無形資產發生了減值400萬元,需要計提減值準備400萬元,計提減值后的賬面價值為1600萬元,尚可使用壽命為8年,采用直線法攤銷,所以2017年的攤銷額=1600/8=200(萬元)選項B、C和D正確。
7.
【答案】BCD
【解析】選項A,如果是日后期間發現的前期非重大差錯,應調整報告年度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本期數和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
8.
【答案】CD
【解析】前期差錯所影響的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或性質,是判斷該前期差錯是否具有重要性的決定性因素。一般來說,前期差錯所影響的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越大、性質越嚴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要兩個方面綜合考慮,不能只看金額大小而決定重要性的高低,選項A不正確;企業對于重要的前期差錯應采用追溯重述法調整,而對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錯,則可以采用未來適用法,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選項B不正確。
9.
【答案】ACD
【解析】或有應付金額符合或有事項確認預計負債條件時應將其確認預計負債。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營業外收入 25
貸:預計負債 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5
借:盈余公積 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
10.
【答案】AC
【解析】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
借:盈余公積 1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
11.
【答案】AD
【解析】濫用會計政策變更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處理,要采用追溯重述法進行核算,選項B錯誤;本期發現的以前年度重大會計差錯,應該采用追溯重述法進行核算,選項C錯誤。
12.
【答案】ABCD
【解析】
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2000
貸:在建工程 20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2000÷20×6/12)
貸:累計折舊 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
貸:在建工程 4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2.5[(50+4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7.5
借:盈余公積 6.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75
固定資產應調增的金額=2000-50=1950(萬元);在建工程項目應調減的金額=2000+40=2040(萬元);應交稅費項目調減22.5萬元;2018年度未分配利潤項目應調減的金額=67.5-6.75=60.75(萬元)。
13.
【答案】ABCD
【解析】會計估計變更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應披露:
(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原因;
(2)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和未來期間的影響數;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披露這一事實和原因。
三、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特別說明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均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小數,答案中金額用萬元表示)
【答案】
(1)事項(1)和(4)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事項(1)追溯調整分錄:
借:盈余公積 2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2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500
事項(4)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應付債券2016年應確認財務費用=1000×10%=100(萬元),利息調整應攤銷=100-59=41(萬元);按照直線法攤銷2016年應確認財務費用=59+(1250-1000)/5=109(萬元),利息調整應攤銷=(1250-1000)/5=50(萬元)。追溯調整分錄:
借: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9(50-41)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25
盈余公積 0.68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07
(2)事項(2)和(3)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事項(2)會計估計變更對2017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額=(500-600)×(1-25%)=-75(萬元)。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600
貸:累計攤銷 600
事項(3)原估計壞賬準備余額=2200×5%=110(萬元),本期計提壞賬準備=110-(1000×5%-15)=75(萬元);新估計壞賬準備期末余額=2200×3%=66(萬元),本期計提壞賬準備=66-(1000×5%-15)=31(萬元)。會計估計變更對2017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額=(75-31)×(1-25%)=33(萬元)。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31
貸:壞賬準備 31
四、綜合題(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涉及計算的,要求列出計算步驟)
【答案】
(1)
資料(1):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可收回金額是根據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中的較高者確定的。
更正分錄:
對2016年度相關項目的調整: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20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
貸:盈余公積 15
對2017年度相關項目的調整:
借:庫存商品 23.81[200/(10-3)×10/12]
貸:累計折舊 23.81
資料(2):甲公司確認投資收益的金額錯誤。
理由: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未發生信用損失的情況下,應當按照賬面總額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投資收益金額。
更正分錄:
對2016年度相關項目的調整:
借:債權投資——利息調整 4.20(486.63×6%-50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2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5(4.20×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0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15(4.20-1.0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1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0.32
貸:盈余公積 0.32
2016年年末,債權投資的賬面總額=486.63×(1+6%)-500×5%=490.83(萬元)
對2017年度相關項目的調整:
借:債權投資——利息調整 3.71
[(490.83×6%-500×5%)×10/12]
貸:投資收益 3.71
資料(3):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變更日,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留存收益;公允價值模式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應當計提折舊。
借:其他綜合收益 400
貸:盈余公積 30 [1600-(2000-800)-400×25%]×1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70
遞延所得稅負債 100
借: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100
貸:其他業務成本 100
資料(4):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將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和權益成分的公允價值分開計量。
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10000×2%×(P/A,6%,5)+10000×(P/F,6%,5)=8315.48(萬元);
權益成分的公允價值=9638-8315.48=1322.52(萬元)。
2017年1-10月應調整的利息費用=(8315.48×6%-10000×2%)×10/12-(10000×2%)=49.11(萬元)。
更正分錄:
借: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1322.52
貸:其他權益工具 1322.52
借:財務費用 49.11
貸: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49.11
(2)上述事項對2017年年初留存收益的影響金額=150+3.15+400=553.15(萬元)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