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之一,為了幫助考生更加系統地復習備考,小編特整理了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相關知識點,希望能給您的備考帶來一定的幫助,順利通過考試!
一、財務報告目標
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值得注意的是,財務報告目標是會計的理論基礎,是會計教材的總綱,
二、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只有確定了空間范圍,才能提供恰當的信息。
2.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如固定資產(建筑物)可以按照30年計提折舊。
3.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如月報、季報、半年報。
4.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貨幣計量為假設,可以全面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和有關交易、事項。
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為了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八個要求:
1.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這是最重要的質量要求。
2.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有關。如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就比歷史成本要高。
3.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縱向可比)和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橫向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應注意二點:(1)一般情況下,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只有在二者不一致時才采用“實質重于形式”。(2)實質重于形式的典型運用有:融資租賃、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付款購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售后回購、售后租回形成融資租賃、關聯方關系確定等。
6.重要性:重要的應該單獨反映;不重要的可以簡化處理。
7.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應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謹慎性要求的典型運用有:計提減值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快速折舊法。
應注意,謹慎性的應用并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不應該計提的減值準備,根據調節利潤的需要而故意多提或少提),如果計提秘密準備,任意調節利潤,應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
8.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提醒:八個質量要求的排列順序不能變,越前面的越重要。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