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計算分析題(本題型共4小題。其中第1小題可以選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該小題最高得分為8分;如果使用英文解答,須全部使用英文,該小題最高得分為13分。第2小題至第4小題須使用中文解答,每小題8分。本題型最高得分為37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百分數、概率和現值系數精確到萬分之一。在答題卷上解答,答案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1.A公司是一家處于成長階段的上市公司,正在對2010年的業績進行計量和評價,有關資料如下:
(1)A公司2010年的銷售收入為2 500萬元,營業成本為1 340萬元,銷售及管理費用為500萬元,利息費用為236萬元。
(2)A公司2010年的平均總資產為5 200萬元,平均金融資產為100萬元,平均經營負債為100萬元,平均股東權益為2 000萬元。
(3)目前資本市場上等風險投資的權益成本為12%,稅前凈負債成本為8%;2010年A公司董事會對A公司要求的目標權益凈利率為15%,要求的目標稅前凈負債成本為8%。
(4)A公司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
(1)計算A公司的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權益凈利率。
(2)計算A公司的剩余經營收益、剩余凈金融支出、剩余權益收益。
(3)計算A公司的披露的經濟增加值。計算時需要調整的事項如下:為擴大市場份額,A公司2010年年末發生營銷支出200萬元,全部計入銷售及管理費用,計算披露的經濟增加值時要求將該營銷費用資本化(提示:調整時按照復式記賬原理,同時調整稅后經營凈利潤和凈經營資產)。
(4)與傳統的以盈利為基礎的業績評價相比,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主要有什么優缺點?
參考答案:
(1)A公司稅后經營利潤=(2500-1340-500)×(1-25%)=495(萬元)
A公司凈利潤=495-236×(1-25%)=318(萬元)
A公司凈經營資產=(5200-100)-100=5000(萬元)
A公司凈經營資產凈利率=495/5000×100%=9.9%
A公司權益凈利率=318/2000×100%=15.9%
(2)A公司稅后利息費用=236×(1-25%)=177
A公司凈負債=5000-2000=3000
A公司剩余凈金融支出=177-3000×8%×(1-25%)=-3(萬元)
A公司剩余權益收益=318-2000×15%=18(萬元)
A公司剩余經營收益=18+(-3)=15(萬元)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A公司調整后稅后經營凈利潤=495+200×(1-25%)=645(萬元)
A公司調整后凈經營資產=5000+200/2=5100(萬元)
A公司披露的經濟增加值=645-5100×8.4%=216.6(萬元)
(4)剩余收益基礎業績評價:
優點:(1)剩余收益著眼于公司的價值創造過程;(2)有利于防止次優化。
缺點:(1)不便于不同規模的公司和部門的業績比較;(2)依賴于會計數據的質量。
經濟增加值基礎業績評價:
優點:(1)經濟增加值最直接的與股東財富的創造聯系起來;(2)經濟增加值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它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
缺點:(1)不具有比較不同規模公司業績的能力;(2)經濟增加值也有許多和投資報酬率一樣誤導使用人的缺點。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的知識點。
2.B公司是一家生產企業,其財務分析采用改進的管理用財務報表分析體系。該公司2009年、2010年改進的管理用財務報表相關歷史數據如下:
單位:萬元
項目 | 金額 | |
2010年 | 2009年 | |
資產負債表項目(年末): | ||
凈負債 | 600 | 400 |
股東權益 | 1 600 | 1 000 |
凈經營資產 | 2 200 | 1 400 |
利潤表項目(年度): | ||
銷售收入 | 5 400 | 4 200 |
稅后經營凈利潤 | 440 | 252 |
減:稅后利息費用 | 48 | 24 |
凈利潤 | 392 | 228 |
要求:
(1)假設B公司上述資產負債表的年末金額可以代表全年平均水平,請分別計算B公司2009年、2010年的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經營差異率和杠桿貢獻率。
(2)利用因素分析法,按照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差異、稅后利息率差異和凈財務杠桿差異的順序,定量分析2010年權益凈利率各驅動因素相比上年的變動對權益凈利率相比上年的變動的影響程度(以百分數表示)。
(3)B公司2011年的目標權益凈利率為25%。假設該公司2011年保持2010年的資本結構和稅后利息率不變,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可提高到3次,稅后經營凈利率至少應達到多少才能實現權益凈利率目標?
參考答案:
(1)2009年:
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52/1400×100%=18%
稅后利息率=24/400×100%=6%
2009年經營差異率=18%-6%=12%
杠桿貢獻率=12%×(400/1000)=4.8%
2010年:
凈經營資產凈利率=440/2200×100%=20%
稅后利息率=48/600×100%=8%
經營差異率=20%-8%=12%
杠桿貢獻率=12%×(600/1600)=4.5%
(2)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2009年權益凈利率=18%+(18%-6%)×(400/1000)=22.8% (1)
替換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0%+(20%-6%)×(400/1000)=25.6% (2)
替換稅后利息率:20%+(20%-8%)×(400/1000)=24.8% (3)
替換凈財務杠桿:20%+(20%-8%)×(600/1600)=24.5% (4)
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提高對于權益凈利率變動影響=(2)-(1)=25.6%-22.8%=2.8%
稅后利息率提高對于權益凈利率變動影響=(3)-(2)=24.8%-25.6%=-0.8%
凈財務杠桿下降對于權益凈利率影響=(4)-(3)=24.5%-24.8%=-0.3%
2010年權益凈利率-2009年權益凈利率=24.5%-22.8%=1.7%
綜上可知: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提高使得權益凈利率提高2.8%,稅后利息率提高導致權益凈利率下降0.8%,凈財務杠桿下降導致權益凈利率下降0.3%。三者共同影響使得2010年權益凈利率比2009年權益凈利率提高1.7%。
(3)2011年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011年凈經營資產凈利率-8%)×(600/1600)=25%
解得:2011年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0.36%
2011年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稅后經營凈利率
2011年稅后經營凈利率=20.36%/3=6.79%
2011年稅后經營凈利率至少達到6.79%才能實現權益凈利率為25%的目標。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杜邦分析體系”的知識點。
3.C公司是2010年1月1日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了進行以價值為基礎的管理,該公司采用股權現金流量模型對股權價值進行評估。評估所需的相關數據如下:
(1)C公司2010年的銷售收入為1 000萬元。根據目前市場行情預測,其2011年、2012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0%、8%;2013年及以后年度進入永續增長階段,增長率為5%。
(2)C公司2010年的經營性營運資本周轉率為4,凈經營性長期資產周轉率為2,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為20%,凈負債/股東權益=1/1。公司稅后凈負債成本為6%,股權資本成本為12%。評估時假設以后年度上述指標均保持不變。
(3)公司未來不打算增發或回購股票。為保持當前資本結構,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要求:
(1)計算C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股權現金流量
(2)計算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股權價值。
參考答案:
凈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1/4+1/2=75%
2010年凈經營資產=1000×75%=750(萬元)
2010年稅后經營利潤=750×20%=150(萬元)
2010年稅后利息費用=(750/2)×6%=22.5(萬元)
2010年凈利潤=150-22.5=127.5(萬元)
2011年股權現金流量=127.5×(1+10%)-375×10%=102.75(萬元)
2012年股權現金流量=127.5×(1+10%)×(1+8%)-375×(1+10%)×8%=151.47-33=118.47(萬元)
2013年股權現金流量=127.5×(1+10%)×(1+8%)×(1+5%)-375×(1+10%)×(1+8%)×5%=159.0435-22.275=136.77(萬元)
(2)
股權價值=102.75×(P/F,12%,1)+118.47×(P/F,12%,2)+136.77/(12%-5%)×(P/F,12%,2)
=102.75×0.8929+118.47×0.7972+1953.857×0.7972
=91.745+94.444+1557.615=1743.80(萬元)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股權現金流量、股權價值的計算”的知識點。
4.D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采用標準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期末對材料價格差異采用“調整銷貸成本與存貨法”進行處理,將材料價格差異按照數量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對其他標準成本差異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進行處理。7月份有關資料如下:
(1)公司生產能量為1000小時/月,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 156元
直接人工(2小時×12元/小時) 24元
變動制造費用(2小時×6元/小時) 12元
固定制造費用(2小時×4元/小時) 8元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200元
(2)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費用陸續發生。公司采用約當產量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生產費用,月初、月末在產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為50%。
(3)月初在產品存貨40件,本月投產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轉入產成品庫;月初產成品存貨60件,本月銷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實際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時,支付工資11590元;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5605元,固定制造費用3895元。
(5)月初在產品存貨應負擔的材料價格差異為420元,月初產成品存貨應負擔的材料價格差異為465元。
要求:
(1)計算7月末在產品存貨的標準成本、產成品存貨的標準成本。
(2)計算7月份的各項標準成本差異(其中固定制造費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計算)。
(3)計算7月末結轉標準成本差異后的在產品存貨成本、產成品存貨成本(提示:需要結轉到存貨成本的成本差異應分兩步進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存貨之間進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銷售產品和期末產成品存貨之間進行分配)。
參考答案:
(1)月末在產品數量=40+470-450=60(件)
月末在產品存貨標準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產成品數量=60+450-480=30(件)
月末產成品存貨標準成本=30×200=6000(元)
(2)直接材料價格差異=79800-2850×26=5700(元)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2850-470×6)×26=780(元)
直接材料成本總差異=5700+780=6480(元)
本月投入完成的約當產量=450+(60-40)×50%=460(件)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1590-950×12=19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950-460×2)×12=360(元)
直接人工成本總差異=190+360=55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5605-950×6=-95(元)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950-460×2)×6=180(元)
變動制造費用總差異=180-95=85(元)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895-1000×4=-105(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1000-950)×4=2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950-460×2)×4=120(元)
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200+120-105=215(元)
(3)本期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材料價格差異=450×[(420+5700)/(450+60)]=5400(元)
期末在產品存貨應負擔的材料價格差異=60×[(420+5700)/(450+60)]=720(元)
期末產成品存貨應負擔的材料價格差異=30×[(465+5400)/(480+30)]=345(元)
結轉成本差異后:
在產品存貨成本=10680+720=11400(元)
產成品存貨成本=6000+345=6345(元)
【試題點評】本題考核“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的知識點。
(責任編輯:w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