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會計從業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會計從業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 年會計從業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2012會計從業考試《會計基礎》 輔導講義3
第三節:會計核算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即:衡量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一般原則,和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一)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一般原則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準則,包括客觀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這些準則都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而提出,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質量的保證。
1、客觀性原則
也稱真實性原則,指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這一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這一原則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會計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采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內容完整、真實可靠。如果會計核算不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為使用者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會誤導信息使用者,使之做出錯誤的決策。二是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應保持客觀,運用正確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得出具有可檢驗性的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處理時不客觀,同樣不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也會導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錯誤決策。
2、相關性原則
這是指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預測。這里所說的相關,是指與決策相關,有助于決策。如果會計信息提供后,不能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就不具有相關性,因此,會計工作就不能完成會計所需達到的會計目標。
根據相關性原則,要求在收集、記錄、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過程中能充分考慮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滿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對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過財務報告來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3、明晰性原則
這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明晰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簡明、易懂,能夠簡單明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從而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掌握企業的情況。
根據明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當準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必須做到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編制會計報表時,項目勾稽關系清楚、項目完整、數字準確。
4、可比性原則
這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這包括兩個方面的質量要求:
一是信息的橫向可比。即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企業可能處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不同地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經濟決策的需要,便于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同企業發生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國家統一規定的相關會計方法和程序。
二是信息的縱向可比。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改變,便于對不同時期的各項指標進行縱向比較。在此準則要求下,企業不得隨意改變目前所使用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一旦作出變更,也要在會計報告附注中作出說明。如:存貨的實際成本計算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如果確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其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附注中說明。
5、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這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以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僅以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這里所講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實質指經濟實質。有時,經濟業務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根據經濟業務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經濟實質。比如,法律可能寫明商品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給買方,但事實上賣方仍享有該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如果不考慮經濟實質,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實反映這筆業務對企業的影響。
6、重要性原則
這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在此原則下,企業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的經濟業務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序。如果一筆經濟業務的性質比較特殊,不單獨反映就有可能遺漏一個重要事實,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這個企業的情況,就應當嚴格核算,單獨反映,提請注意;反之,如果一筆經濟業務與通常發生的經濟業務沒有特殊之處,不單獨反映,也不至于隱瞞什么事實,就不需要單獨反映和提示。并且如果一筆經濟業務的金額在收入、費用或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較為簡單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核算,甚至不一定嚴格采用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反之,如果金額在收入、費用或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就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對于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也采用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就會導致會計信息成本高于收益。
在評價某些項目重要性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性質來說,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就屬于重要項目;從數量方面來說,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7、謹慎性原則
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即在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對于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應當加以合理估計。企業經營存在風險,實施謹慎性原則,對存在的風險加以合理估計,就能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化解風險,并防范風險,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所有者和債權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比如,在存貨、有價證券等資產的市價低于成本時,相應的減記資產的賬面價值,并將減記金額計入當期損益,體現了謹慎性原則,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歷史成本原則的修正。當然,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提取各種準備,否則,就屬于謹慎性原則的濫用。
8、及時性原則
這是指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會計信息具有時效性,才能滿足經濟決策的及時需要,信息才有價值,所以為了實現會計目標,就必須遵循會計信息有效性。
根據及時性原則,要求及時收集會計數據,在經濟業務發生后,應及時取得有關憑證;對會計數據及時進行處理,及時編制財務報告;將會計信息及時傳遞,按規定的時限提供給有關方面。
(二)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
這是指收入和費用是否計入某會計期間,不是以是否在該期間內收到或付出現金為標志,而是依據收入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費用是否由該期負擔來確定。具體來說,凡在當期取得的收入或者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或費用;凡不屬于當期的收入或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到或應景當期支付,都不能作為當期的收入或費用。因此,權責發生制原則,也稱為應收應付原則。如在此原則下,上問題銷售行為是在12月發生,收入應由12份取得的,即使沒有收到,也是屬于12月份的收入。而11月或1月即使收到款項,由于沒有發生銷售行為,也不能作為當月收入確認。
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是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也稱現收現付制,是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項作為確認收入或費用的依據。如在此原則下,上問題只要是在1月10日收到貨款,不論這款項,是不是由本月業務實際發生的,都作為1月份收入。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都是會計核算的記賬基礎。是由于會計分期前提,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因此在確認收入或費用時,就產生了上述兩種不同的記賬基礎,而采用不同的記賬基礎會影響各期的損益。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的會計處理可以正確地將收入與費用想配合,正確計算損益。因此,企業即營利組織一般采用這種記賬基礎,而預算單位等常采用收付實現制。
小問題:A制造企業12月銷售自產商品取得收入420萬元,這批商品成本220萬元;同時A企業兼營運輸勞務取得收入16萬元,各種汽油費、過路費及稅費等花費7萬元;為維持A企業12月份正常經營運轉,支付管理人員工資5萬,辦公費18萬,銷售費用20萬;請問A企業銷售商品取得利潤是多少?A企業運輸勞務利潤
(責任編輯:x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