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保證
解決好就業問題,是我國今后幾十年順利邁向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目前,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而人口的絕對數還在不斷增長,到2020年,人口規模將達到14—15億,每年新增勞動適齡人口平均要超過1000萬。一方面,大量的新增勞動適齡人口需要尋找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每年大約有800—1000萬農民涌入城市打工;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結構調整步伐的逐步加快,城鎮下崗失業的人數還將增加,他們都需要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要解決好就業問題,首先必須解決好9億農村人口就業問題。按照傳統的思維,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等,是解決就業的主要渠道。但仔細一想,如果以城市化解決十幾億人的就業,則至少需要新建100個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比全世界現有特大城市的總和還多4倍,這顯然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其實,人們恰恰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事實,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以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為主要特征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經成為解決我國就業的最主要途徑。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關關停停,下崗失業不在少數,從未聽說發生過什么大事;而大量的農民工,遇到經濟不景氣時也有大量失業,但也未發生過什么動蕩,原因很簡單,在家鄉占有使用的土地是他們就業的最后屏障。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穩住農村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動權。”農村發展穩定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農民的就業問題。因此,穩住了農民就業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動權。
以合理的農地產權制度維持穩定的“家庭經營”,作為解決就業的重要手段,穩步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已被國內外經驗和教訓所證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機械地學習美國大農場模式,地主把土地從租戶手中收回,購買大型農業機械直接耕種,迅速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農業甚至比工業更早地進入了現代化。但這些國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大批農民失去土地,一下子都涌入城市,形成大批的城市無業游民,導致犯罪率劇增,并使大量資本外流,不但造成農業生產力的倒退,還形成了長期的社會動蕩,甚至爆發農民起義,嚴重影響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反觀日本、韓國、我國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二戰之后,由于實行以“耕者有其田”為目標的穩定的農地制度,一方面大大調動了廣大農民保護耕地和建設耕地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又成了勞動力的“蓄水池”,當第二和第三產業需要時,農村勞動力就流入城市;當城市經濟蕭條時,這些勞動力還可以流回農村,從事穩定的農業生產,從而成為社會最穩定的階層。合理的農地產權制度,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實現大多數人口最終在城市就業設立了非常好的緩沖地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現代化可能帶來的陣痛。為充分發揮“小農制”解決就業的決定性作用,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嚴格的法令,如禁止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實行“農有農用”的農地制度。
編輯推薦:
更多>>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輔導資料
更多關注: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報名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時間 土地代理人考試成績查詢
(責任編輯:h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