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公務員《申論》 真題A卷
【考生須知】
1.監考老師發給你的測試材料分為兩部分:試題本和答題紙。
2.測試開始前,請在試題本和答題紙上指定位置先填寫好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項內容,然后再開始答題。
3.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 ,作答110分鐘。
4.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題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
5.監考老師宣布考試結束時,應立即停止答題,將試題本和答題紙留在桌上,然后離開考場。不得將試題本帶出考場。
6.特別提醒:
a.本試卷科目代碼為“21”,請考生務必將答題卡“科目代碼”欄內對應數字涂黑,否則無法評分。 b.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所有試題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必須使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嚴禁折疊答題紙!
謝謝你的合作。祝你成功!
【給定材料】
材料1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基本實現了小康。物質文化生活得到充分滿足之后,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權利意識普遍增強,公眾愿望不斷升級,社會訴求不斷提高,但同時貧富差距也在拉大,處理各類社會矛盾的難度也更大。傳統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變革的需要,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要求十分迫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堅持依法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絡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導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的利益訴求。
2014年,上海市委把“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礎建設”列為頭號調研課題、市委書記韓正同志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礎建設”是事關上海當前改革和未來發展的全局性大事,要集中力量、扎實調研,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基層首創,摸清情況、理順思路,拿出政策舉措,真正解決基層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扎實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課題調研組足跡遍及全市,把社會各界的目光引入位于社會架構最底座的“基層”,也把社會治理推到“全民議題”的高度,讓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公眾參與討論——如何創新社會治理,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材料2
2014年的上半年,“85后”居委干部小衛發覺她這個行業的“風向”變了,“最近想來社區工作的人不少,打招呼的、探路的都有。”
小衛所在的“基層”,對年輕人來說不再是不可接受的擇業方向。小衛是滬上較早上崗的大學生居委干部,他們當年的選擇曾引發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注。今年,隨著上海市委一號課題調研組深入社區,一批長年奉獻社區的“小巷總理”和社區工作資歷已經不算淺的“小衛們”紛紛進入公眾視線。5年前,居住在徐匯區某街道××苑的小衛,以復旦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身份投身小區居委崗位。每月拿著1200元左右的津貼,小衛開始了遠比想象中艱難的職業生涯,“一開始負責調解工作,經常上居民家勸架,看著居民在眼前罵來罵去,呆若木雞。我年紀小、人頭生、臉面薄,居民根本不買賬,被甩耳光的事也遇到過。” 社區工作有難度、有壓力,收入微薄、職業前景不明。最早的那幾批大學生居委干部留下來的不多,小衛堅守崗位,不斷摸索實踐,慢慢在社區站穩腳跟。小衛的堅守換來了居民的信任,她先是被選為居委會主任,后來又被調任到規模更大的梅隴×村任居民區書記。隨著居委干部年齡結構老化,年輕居委干部的雇用、培育和留任問題被提上臺面,市委一號課題調研組也曾向小衛征詢意見,了解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年輕人。“漲薪水、給編制、開拓晉升空間、創造社會認同,提各種建議的都有。雖然調研還在進行中,最終的‘留人方案’還沒出臺,但社會對居委干部的態度已經不同了。這個行業和所有行業一樣,有前景,不怕沒人氣。”小衛說。
2014年7月以來,閘北區拆違辦拆除違法建筑的平均周期從15天下降到3天至5天。區拆違辦負責人說,拆違部門最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原因是不久前上海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違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一線工作者從中找到了“法律保障”,破解了很多一直困擾拆違的瓶頸。
“違法建筑拆不完,最大原因是新的違法建筑生生不息。根據《行政強制法》,強拆違法建筑要按法定流程進行,處理一樁違建拆除案件至少要半年。等這么久,違法建筑早成型了,而一旦投入使用,拆除成本會直線上升。”區拆違辦負責人介紹,沒有一套快速拆除在建違法建筑的執法流程,拆違工作就跳不出“還舊債,欠新債”的循環。《實施意見》以《城鄉規劃法》、《消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上位法為依據,明確提出依法立即制止正在搭建的違法行為,快速查處拆除正在搭建的違法建筑。一線執法人員因此可以“挺直腰桿”,“以前沒有保障,不敢作為;現在,心態完全不同,敢主動作為了。”《實施意見》還要求整合其他執法力量,用多種手段治理違法建筑。“據我了解,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操作細則出臺。比如,對利用違法建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拆違部門可以通知供水、供電、供氣單位停止提供服務,其中所涉及的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將會明確。”
為中學生做職業生涯培訓、幫居民區創建特色樓道、為“失獨家庭”做心理慰藉、打撈黃浦江垃圾、組織社區居民創作戲劇、在動拆遷小區組建居民議事廳??在閔行區W鎮,做這些事的不是政府和居委,而是社會組織。深入社區,基于現實需求開發“貼地氣”的服務,已經成為滬上社會組織發展的趨勢。
2013年,閔行區W鎮“拾星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與鎮政府簽約,受后者委托,引進、培育、管理和運營該鎮的各類社會組織。現在,“拾星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已經為W鎮引進和培育了12家“草根組社會服務組織”,這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全部由W鎮的社會組織開展,辦得有聲有色。 2014年4月1日起,上海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放開直接登記。這四類組織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必像從前一樣尋找業務主管單位,也就是俗稱的“婆家”。W鎮“拾星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小肖的感受是:“免找‘婆家’,流程上方便了很多,今后這幾類社會組織的數
量和活躍度一定會大大提升。”
材料3
上海市嘉定區T村是全國農村治理的先進村,2008 年被授予“全國農村民主管理第一村”的光榮稱號,2010年被授予“全國文明村”。T村是個典型的上海城郊村,全村375戶,有8個村民小組,本村戶籍人員1314人。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T村工業和第三產業興起,外的農民和其他務工人員紛至沓來,外來流動人員近4500人,遠遠超過本地戶籍人口。在全國優秀黨支部書記老蘇的帶領下,近年來T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堅持不懈地推進、完善、豐富農村基層民主,探索出一條在社會轉型背景下,經濟發達地區的城郊村提高村域治理的有效性,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實現村民幸福的新路。他們在基層黨建創新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嘗試。
為實現“全覆蓋、凝聚力、組織化”目標。T村黨總支在外來人員中建立了“新村民黨支部”。2012年又提出“把黨的組織建在百姓家門口,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突破了過去主要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置黨支部的做法,把黨支部建在村民小組。并注重優化組織結構,如“老中青”黨小組的創立,即以村民小組為陣地,把村委干部、老齡黨員、年輕黨員三支隊伍,優化組合成“老中青”三結合的黨小組,實現了年輕黨員和老齡黨員、村黨總支和企業黨支部、本村黨員和新村民黨員之間的聯動,較好地發揮了各個年齡層次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T村黨總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以建設和諧幸福城郊村為目標,先后建立了黨員學習、群眾走訪、黨內監督、黨支部評級等24項黨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黨員學習、黨務公開、黨員亮牌等工作新機制,進一步夯實了黨在基層的組織基礎。T村黨總支對下屬支部實施分類管理工作,即根據黨支部的工作情況,進行“星級”的評定,分別設立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五星級黨支部。主要評定標準是按照黨支部工作制度健全規范、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學習宣傳陣地作用的體現、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監督考核機制的完善、各項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群眾的滿意等幾個方面的實效和業績。此外,還出了“五個平臺”,即黨員學習教育平臺、黨員議事平臺(黨員議事會)、黨員管理平臺、聯系群眾平臺、廉潔自律平臺。設立了“五個先鋒崗”,即“社區服務先鋒崗”、“群眾聯系先鋒崗”、“形象展示先鋒崗”、“衛生監督先鋒崗”、“文明宣傳先鋒崗”,把抽象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標準。這些創先為提高T村的社會治理績效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材料4
上海浦東新區B鎮是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典型的城郊結合鎮,居民的來源比較復雜,需求多元,無論是從居住環境到基礎設施,還是從生活服務到文化娛樂,或是從治安秩序到人際關系等,居民都提出了越來越多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緊靠政府的人、財、物已難以滿足居民需求。近年來,B鎮大力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市場化機制,形成了“政府牽線、社會參與、群眾評價”的公共服務格局。作為政府服務的補充和完善,目前引入的服務內容包括老年人助餐服務、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家政服務。未來,政府還將擴展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通過搭建更廣泛、更全面的平臺,運用市場機制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為居民提供文化娛樂、生活家政等多方位的服務,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B鎮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實現社區自治與共治的結合,將“1+3”社區管理機制,即以社區(街道)黨工委為核心,行政單位組織、區單位黨組織和居民區黨組織相結合,逐步向“1+5”社區管理機制轉變,即將社區事務工作分站和社區警務站吸收進來。目前,又拓展至“1+X”社區共商共議機制,將社區單位和組織及相關職能部門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擴大基層組織的參與面,提高構建和諧社區的能力。通過近幾年卓有成效的探索,B鎮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網格化綜合管理之路。以群眾需求為直接服務導向,以”全覆蓋、全參與、全氣候、零距離、馬上辦“為基本要求,建立起”一個平臺、一支隊伍、四級管理“的工作架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網格化綜合管理體系。一個平臺,即社會網格化綜合管理指揮平臺,是一個信息收集、中轉、下派的樞紐指揮平臺,指導、協調、督查、考核網格工作,指揮重大事件的處置。一支隊伍,即在全鎮范圍內組建一直由公安、城管、交警、工商、安檢、消防、食藥監、房管、規土等專業人員組成的綜合管理隊伍,并將人員力量下沉到網格,實施實體化運作,負責網格區域內的執法管理和各類問題的處置。四級管理,即鎮級(領導小組,指導指揮中心工作,研處重大事件、保障網格管理的人財物)、中心級(包括網格內的綜合管理隊伍,對網格內重點人、事、物、場所實施管理,努力將隱患和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單元級網格(網格內的村居委、物業公司、企事業單位、及時掌握小區內重點人、事、突發事件、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將情況報送網格或指揮中心,充分發揮屬地化發現優勢,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單元級網格)。通過單元級網格發現優勢與三大網格力量支撐的優勢互補,可以有效實現社區自治與共治的結合,使之成為現代社區建設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材料5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并具有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當前社區管理服務任務重、難題多,在居委會組織推動下,一些居民小區出現了多種形式的自治組織,群眾用民主協商自行解決了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社區寵物犬擾民的問題由來已久,2011年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了《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該條例對于市民飼養寵物犬做了明確的規定,比如:對飼養的犬只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禁止個人飼養藏獒、羅威拿犬、法國狼犬、德國牧羊犬、英國斗牛犬和土佐犬等烈性犬以及具有上述犬種血統的雜交犬只;城市每戶限養一犬;犬只外出必須掛牌束帶;即時清除犬只排泄的糞便;禁止攜帶犬只進入辦公樓、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娛樂場所、候車(機、船)室、餐飲場所、商場、賓館等場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等等。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該條例實施以來,強制性的法律規定并沒有帶來人們預期的治理效果。上海市民飼養寵物犬的行為習慣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寵物犬隨地大小便、犬吠擾民、遛狗不栓繩等現象依然隨處可見。本市某小區居民養狗較多,擾民問題比較突出。小區路面上隨處可見的狗糞引起居民的不滿,甚至有一戶居民把死亡的狗偷偷地埋在小區的大樹下,清明節給亡犬祭奠燒紙。這一舉動被居民發現后到居委會舉報,要求遷出安葬。居民區書記在反復做工作后事件總算得以平息。事后他一直思考如何化解因養犬導致的居民矛盾。他首先進行了摸底調查,掌握了小區居民養狗的總數。在宣傳文明養犬的基礎上,他精心準備了一次“狗狗家長會”,通過樓組長請養犬的主人參加,80%的“家長”出席,大家相互認識,交流養狗、保持環境衛生和減少擾民的經驗。同事居民委員會準備了如狗糧、清理糞便的小鏟等“禮物”,贈送給“狗狗家長”。會上行程一致意見,每年3月、11月召開“狗狗家長會”進行交流,舉辦狗狗跑步比賽等活動。半年后,“狗狗家長會”形成了《文明養犬公約》,倡議“遛犬注意環境衛生,隨身攜帶方便袋,及時清除犬只排泄糞便;遛犬時間避開居民早晚出行高峰,小區主干道不能遛犬”。最終,養犬擾民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材料6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外來人口大量導入,上海出現了一些發展規模達到中小城市水平的新市鎮。這些鎮在經濟總量、人口規模、財政收入、地域面積、社會經濟和公共服務需求等方面均已達到中小城市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也面臨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在“管理重心下移”、“屬地化管理”的推動下,大量事務性工作被下放到街鎮。責任明確分解在基層。特別是大型居住區建設后,城市化管理區域迅速擴大,人口大量導入,社會治安管理、道路河道保潔、小區物業監管、生產安全監管等社會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科普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需求迅速增長。以某區G鎮為例,目前有10個村、69個居委會,公共服務受理工作主要由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承擔,“一門式”服務的內容擴展到了16個大類,190個受理項目,對應20多個上級主管單位。此外,該中心還承擔著全鎮勞動力資源信息管理、城鎮失業人數控制,就業困難人員的認定和就業安置、公益性勞動組織的管理、征地農民落實社會保障等職能。但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大多未達能按照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有效配備,仍停留在過去較低的鎮域規模水平,導致基層力量短缺現象較為突出,與轄區內大量服務人口的需求產生嚴重的供需矛盾。區政府部門和鎮政府即條與塊在執法問題上責、權不統一。條線部門工作相對獨立,分工明確,但地區治理尤其是大型居住區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很強,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充分協調和大力配合。目前,條線在塊上的單位有司法所、規土所、房管所、派出所、工商、稅務、食藥監、衛監所等區級單位派出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的條塊關系、政事關系、事權與財權關系,最終都會落實到塊上,但鎮政府對這部分工作大多沒有相應的財權和人權的匹配。基層政府在整合各條線部門力量做好本地區的綜合治理方面缺乏抓手。在執法方面,塊上無執法權但需承擔主要責任,造成目前基層執法難問題日益突出,主體執法部門難作為現象比較明顯,對綜合執法依賴性較大,執法部門獨立執法的力量薄弱。在綜合執法過程中,相應的專業人員較少,如安全生產、城市建設管理、食品安全的專業人員在鎮政府部門中所占比例很少,甚至缺位;此外,作為條上的執法單位,派出所警力常常缺乏,造成鎮協管員補充警力共同執法的現狀。由于行政執法條塊聯系不緊密、責權不對等,區下派的執法部門雖有執法權,但管不到邊;鎮的小站(所)沒有執法權,卻要承擔管理責任。在決策方面,鎮政府決策協調權力有限,項目審批程序多、周期長、流轉慢,影響了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隨著大型居住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居委會數量劇增,目前主要負責社區管理的機構是鎮政府的內設機構“社區辦”,人員配備數量較少,難以滿足日常管理的對接需求。基層單位在推進各類工作過程中,協調相關部門是最為耗費精力的環節之一,而鎮域委辦局的溝通和協調缺少一個有力的“中間者”、“牽頭人”,出現了協調問題沒有人接、工作沒有人牽、機制沒有人推的情況。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由于沒有編制,窗口絕大多數的工作人員是各條線派遣人員,業務由涉及的各條線分頭落實,所以給業務管理和人員管理都帶來難度。目前解決基層機構管理職能與人員配置結構性矛盾的普遍做法是通過政法購買服務,采取靈活多樣的用工方式,主要有年薪制人員、協管人員、合同制人員、勞務派遣人員、聘用人員以及借調人員等。這部分編外人員數量相當龐大,各鄉鎮、不同部門對其管理也沒有相對統一的規范,沒有適當的制度約束,管理主體不明確。在人員招錄、薪酬、考核等方面也缺乏統一標準,存在進人隨意性大、同工不同酬、人員隊伍老化、流動性大、穩定性差以及工作積極性不高等諸多問題。
材料7
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新觀點新要求新部署。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要深入調研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絡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 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確有效的服務和管理。要加強城市常態化管理,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狠抓城市管理頑疾治理。要加強人口服務管理,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人口有序流動,控制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建 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
作答要求
一、結合“給定資料2”,闡述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15分)
觀點明確,語言精練,條理清楚,字數不超過300字。
二、結合給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歸納嘉定區T村探索基層黨建創新的主要內容。
2、以浦東新區B鎮為例,給“社區共治”下一個定義。 (15分)
觀點明確,語言精練,條理清楚,字數不超過300字
三、結合給定資料,從某小區制訂《文明養犬公約》的案例概括社區自治的特點以及實現途徑。(10分) 準確簡明,條理清楚,字數不超過200字。
四、結合“給定資料6”,概括上海新市鎮基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措施。(20分) 概括語言精練,層次要點清楚,對策有針對性,字數不超過350字。
五、閱讀給定資料,以“創新社會治理”為主題寫一篇文章。(40分)
(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總字數800~1000字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