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師向環保部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信息”。5月8日,律師董正偉收到環保部的行政復議決定書,決定維持環保部此前不公開信息的答復,但表示核定相關結果后向社會公布。
【熱點點評】
2010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完成,至今結果仍難脫敏。官方的胸脯卻依舊拍得信誓旦旦。2009年,環保部一名副部長就公開承諾,一旦結果出來,將在第一時間公布。屢次的承諾已顯蒼白,但不足以磨滅公眾的期待。國家秘密的理由也不足以消滅公眾的質疑:土壤污染數據的國家秘密期限還有多久?公眾對腳下土地污染的恐懼還要持續多久?
公眾有知情權、監督權,有充足的權利質疑。質疑也應該不休,因為監測、保護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既然土壤污染數據是國家秘密,這種秘密是何種級別的?鑒定土壤污染數據屬于國家秘密的標準是什么?污染結果屬于國家機密,那么調查過程屬不屬于機密?調查到了何種進度?這些都是沉甸甸的問號。環保部一句輕飄飄的“暫時按照國家機密管理”,恐怕不能堵塞悠悠眾人之口。
目前看來,環保部附加的解密條件是,待到詳查完畢后,結果自會公布。土壤污染狀況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核查,屬當然之理。但環保部只愿意發布模糊的時間預期,不提供具體的時間表,恐難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欲望。一項花費了納稅人十幾億元的巨大調查,自然應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環保部的錢是如何花的?重點區域需要如何進一步的詳查?等等信息都需要公開,讓公眾評頭品足。既然相關數據不能公布,為何不公布進程讓公眾監督?倘若公眾介入了進程監督,恐怕環保部也不會將普查結果一拖再拖,延至無期。
從環保部的答復中可以看出,環保部也在努力降低公眾的期望。環保部說此次土壤調查屬于普查性質,只能宏觀反映總體。至此,民眾應該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次土壤調查竟然不是“摸清家底”。這次普查的最大意義是為國家決策提供參照。由此,環保部的話里深深地透露著這樣的意味:宏觀數據不能指導實際生活,請民眾消停。
但是民眾不會消停,家是組成國家的一份子,有家才有國。民眾有免于恐懼的權利,也熱懷國家更加美好的希望。不斷拷問土壤污染數據的秘密期限,不斷質問我國為何沒有《土壤污染防治法》,不斷行使監督權以維護知情權,這是一個中國公民應有的責任。
公務員全科套餐班助您順利成“公”,現在報名可享受優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