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問題”舉國關注。在一些地方,這個問題不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反而日趨嚴重。“三公”開支增長迅速且花樣百出,成了久醫不治、廣為詬病的“頑癥”。眾所周知,根本病因就在于不公開,缺乏透明度。讓“三公”開支真相曝光于天下,還社會一本明白賬,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責任政府的基本義務,更是納稅人的應有權力。
近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工作,要求中央部門加大公開力度,增加部門預算和決算公開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公開中央財政總預算和總決算。會議提出了具體細致的要求,2011年中央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部分重點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財政總決算要公開到“項”級科目。這次會議還明確,要大力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公開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審查批準的政府財政總預算和總決算,并做好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公開工作。
中央高度重視解決“三公問題”,三令五申,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國家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已有多年,不少地方還專門成立了政務公開領導機構,做專門的綜合協調、督辦和指導工作。國家還以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形式,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種典型經驗也可謂犖犖大端,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的典型也樹了不少。這項工作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真實效果仍不盡如人意,社會各界仍然意見很大。本來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陽光工程”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強硬的“中梗阻”。各地應付的辦法也可謂高招頻出。以吃喝問題為例。你提出幾菜幾湯的數量要求,他就在內容上做文章,搞換湯不換藥,或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地方表面文章做得可謂駕輕就熟,道理講得頭頭是道“雷聲大”,落實起來卻是輕輕放下“雨點小”;有些地方重表面形式,輕實質問題,避重就輕,含糊其辭,公開的內容讓人猶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有些表面事項公開很多,深層次問題則很少公開,特別是涉及到敏感事項,則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出現這種羞羞答答的“半公開”,甚或明知故犯的“偽公開”,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當事人無如實公開之意,有應付了事之心,所作所為是為了做給上級看。
上級來檢查時,手忙腳亂湊材料定口徑,檢查人員一走,又我行我素,故態復萌。還有一些則是敷衍有關方面,例行公事。總而言之,這些公開實質上已經變味,演變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付差事的“公開秀”。還有一些地方和單位原因復雜,確有難言之隱,問題很多,不便公開,個別部門就出現了把部分“三公”經費轉移安排到其他預算項目里“避人耳目”的問題。
解決“三公問題”,中央制定規定、提出要求很重要,但確保落到實處,還有很多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溫總理曾指出,管束公款消費最根本的在于兩條,第一是透明公開,第二是民主監督。這里的透明就是確保真實準確,讓人民了解真情,真相最有說服力。必須用真心實意對待這項工作,而不能虛情假意,或是虛張聲勢。要做到這一點,僅靠號召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完善健全的監督和制約機制。這就要求多方配合,在剛性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進展,特別是要增加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增大政府對公共資源配置的決策過程的公眾參與力度;增大預算約束力度和預算外資金的約束力度;同時讓公眾在了解真相的基礎上,廣泛參與監督,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等。
相關推薦:
熱點時評:抓食品安全不能只靠曝光
熱點時評:公共場所禁煙人人有責
熱點時評:個稅修訂“揭幕”分配改革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