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周年。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談到二戰時引用到的名言是:(試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及網絡)
A.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B.勝利不會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
C.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
D.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1.【答案】A。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中公解析】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中指出,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周年。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貴國前總理勃蘭特曾經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中國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選擇,我們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故本題答案選A。
2.瓿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和盛水器,亦可用于盛醬。流行于商代至戰國。圓體,斂口無頸,廣肩,大腹,圈足,帶蓋,亦有方形瓿。
根據上述描述,下列器具中哪一個是瓿?
西方現代文論認為,一部作品產生后就是獨立的文本,和作者無關。然而這個原則卻不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員或預備官員,至少是讀書人,是文明的傳承者,他們的言行是社會風尚的風向標,文學承載著移風易俗的責任,因此社會價值體系對文學家的人格有較高的要求。如漢代的揚雄寫過贊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嚴嵩的詩寫得好,但是后世讀的人少,詩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讓禍國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雖也說過“孔雀雖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話,但仍堅持“德藝雙馨”的文藝評論原則。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哪項符合傳統上中國古代對文學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B.文以載道C.知人論世D.詩以言志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