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新春,京津冀數日霧霾肆虐,PM2.5數值幾度瀕臨爆表,治理環境污染成為公眾關注話題,更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切的焦點。
從2005年首提“生態文明”概念,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進“十二五”規劃綱要,再到中共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高層的戰略選擇凸顯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經濟發展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為代價。
從出臺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到實施階梯電價,再到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環保步伐不斷提速,中國治污的眼光從總量減排轉移到環境質量改善。
但從當前形勢看,“行進中的中國”距離“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仍有較大距離。根據中科院對1月中旬京津冀霧霾天氣進行的專項研究顯示,“光化學煙霧”主要成分之一的含氮有機顆粒物正被人們吸入肺中。而在環保部通報的春節期間中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中,74個監測城市中PM2.5平均超標率達42.7%,空氣質量堪憂。這些數字折射出中國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也凸顯治污環保工作的緊迫性。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治污必須一盤棋,形成多環節密切咬合的聯防聯控機制。這首先要求中國高層緊抓改革良機,做好“頂層設計”;其次,要理清各部委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的權責關系,落實問責機制;第三,提升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健全監督機制。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深化環保領域的改革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推動力。如同其它領域的改革一樣,亟須攻堅克難的是打破舊有利益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曾強調,“節能環保涉及到理念的變更和利益的調整。必須發揮體制機制這一杠桿的撬動作用”。
北京公眾環境中心主任馬軍認為,理念變更與利益調整恰恰是一盤棋治污的重點與難點。各級政府能否真正摒棄“唯GDP論”、遵循“綠色增長”,作為污染主體的企業能否犧牲眼前利益、主動轉型升級,中國人能否改變消費習慣,并愿為自己造成的污染“埋單”,這些都是疑問。
開弓沒有回頭箭,歷史的車輪已不允許中國繼續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v觀人類歷史,每當人類盲目膜拜“GDP神話”時,大自然的報復也悄無聲息地降臨。英、德、美等工業強國在發展進程中無一不付出慘重的代價。
歷經逾三十載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之一。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霧霾天令人咋舌,單位GDP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中國的土壤、水資源以及海洋環境正遭到嚴重威脅。對此,李克強要求,“對環境不欠新賬,多還舊賬”。
中國正處于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的治污、環保無法一蹴而就,建設“天藍、山秀、水凈、地綠”的美麗中國任重道遠。
“美麗中國”不僅關乎中國人當下的生命健康,更關乎子孫后代的永續發展。但現實卻是,環境污染已成為能否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約因素之一。任務,不可謂不重。
中國的環境形勢依舊嚴峻,法律法規、政策、統一標準以及執法監督等領域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如何處理好經濟與環境的關系仍是一大課題。道路,不可謂不漫長。
夏光表示,“相比于經濟的30年繁榮昌盛,更難的是保持生態環境50年、100年可持續發展?!笨上驳氖?,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已下,行動可期。
編輯推薦:
2013年福建公務員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入口
2013年福建公務員考試考前沖刺專題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