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表述:調結構
中央經濟會議指出,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
一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要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壯大縣域經濟。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
三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抓緊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四是推進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要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五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激發結構調整的內在動力,又要利用結構調整的外部壓力,還要創造加快結構調整的良好條件,要積極采取措施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不斷推動結構調整取得新的突破。
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有利于結構調整的科學發展理念。結構調整在有的領域、有的地方取得了成效,但在不少方面問題越來越嚴重。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就談不上經濟發展,但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發展。事實上存在著“沒有發展的增長”甚至“負發展的增長”。因此,必須克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即經濟總量擴張而忽視經濟結構優化的片面性,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結構調整的體制機制。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二要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發揮好價格杠桿促進結構調整的作用。三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加快推進結構調整“保駕護航”。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作為人民生活“安全網”和收入分配“調節器”的作用,為實現推進結構調整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雙贏局面提供有力保障。四要改善宏觀調控,加強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一方面,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優勝劣汰、企業兼并重組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通過宏觀調控為結構調整創造有利的經濟環境。
完善政策,形成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正確導向。要通過政策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引導和推動結構調整朝著國家預期的方向發展。財稅政策既可以通過減稅、貼息、補助等方式鼓勵特定產業發展,也可以通過加稅等方式限制特定產業發展。產業政策可以通過調整行業準入門檻、促進企業兼并重組、調整產業技術標準等來鼓勵或限制行業的發展。
鼓勵創新,形成有利于結構調整的科技和人才支撐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要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找準制約我國重點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障礙,攻關研發出一批能有效促進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的自主創新技術;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打造以創新為主要驅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鼓勵扶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國家總體技術創新能力;完善鼓勵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激勵機制和投融資體系。
改進考核,強化有利于結構調整的組織保證。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是關鍵。干部考核評價指標要體現綜合性、全面性,既要注重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又要注重發展的方式、質量、結構、效益;要充分發揮干部考核對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科學發展的導向作用。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