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掌握生態現狀調查的主要方法(新增內容) (見導則內容)
1.資料收集法。即收集現有的能反映生態現狀或生態背景的資料,分類:表現形式分為文字資料和圖形資料;時間可分為歷史資料和現狀資料,行業類別可分為農、林、牧、漁和EP部門,資料性質可分為環境影響報告書、有關污染源調查、生態保護規劃、規定、生態功能區劃、生態敏感目標的基本情況以及其他生態調查材料等。使用資料收集法時,應保證資料的現時性,引用資料必須建立在現場校驗的基礎上。
2.現場勘查法。現場勘查應遵循整體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在綜合考慮主導生態因子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時,突出重點區域和關鍵時段的調查,并通過對影響區域的實際踏勘,核實收集資料的準確性,以獲取實際資料和數據。
3.專家和公眾咨詢法。專家和公眾咨詢法是對現場勘查的有益補充。通過咨詢有關專家,收集評價工作范圍內的公眾、社會團體和相關管理部門對項目影響的意見,發現現場踏勘中遺漏的生態問題。專家和公眾咨詢應與資料收集和現場勘查同步開展。
4.生態監測法。當資料收集、現場勘查、專家和公眾咨詢提供的數據無法滿足評價的定量需要,或項目可能產生潛在的或長期累積效應時,可考慮選用生態監測法。生態監測應根據監測因子的生態學特點和干擾活動的特點確定監測 位置和頻次,有代表性地布點。生態監測方法與技術要求須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生態監測規范和監測標準分析方法;對于生態系統生產力的調查,必要時需現場采樣、實驗室測定。
5.遙感調查法。當涉及區域范圍較大或主導生態因子的空間等級尺度較大,通過人力踏勘較為困難或難以完成評價時,可采用遙感調查法。遙感調查過程中必須輔助必要的現場勘查工作。
(二)熟悉植物群落結構、生物量調查和評價的方法(群落類型、組成及分布)
1.植物的樣方調查和物種重要值
①樣方調查步驟:a.確定樣地大小:一般草本的樣地>1m2;灌木林樣地>10m2;喬木林樣地>100m2。b.確定樣地數目:用種與面積和關系曲線確定樣地數目。c.樣地排列:系統排列或隨機排列。
②物種重要值確定方法:a.密度=個體數目/樣地面積;相對密度=一個種的密度/所有種的密度×100%;
b.優勢度=底面積(或覆蓋面積總值)/樣地面積;相對優勢度=一個種優勢度/所有種的優勢度×100%;
c.頻度=包含該種樣地數/樣地總數;相對頻度=一個種頻度/所有種的頻度×100%;
d.重要值=相對密度十相對優勢度十相對頻度。
2.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估測與生物量測定
①陸地生態系統生產能力估測。包括地方已有成果應用法、參考權威著作提供的數據、區域蒸散模式。
區域蒸散模式的表達式如下:
式中 NPP—自然植被凈第一性生產力,t/(hm2·a);RDI—輻射干燥度;r—年降水量,mm;
PER—可能蒸散率;PET—年可能蒸散率,mm;BT—年平均生物溫度,℃;
t—小于30℃與大于0℃的日均值;T—小于30℃與大于0℃的月均值。
②生物量實測:一般采用樣地調查收割法。樣地面積森林取1000m2,疏林及灌木林取500m2,草本群落取100m2。測定生產力的方法:皆伐實測法、平均木法、分級十平均木法、隨機抽樣法。
(三)熟悉陸生動物調查和評價的方法。陸生動物生態現狀調查應包括:①工程影響區植物區系、植被類型及分布;②野生動物區系、種類及分布;③珍稀動植物種類、種群規模及結構、生態習性、生境條件及分布、保護級別與保護狀況等;④受工程影響的自然保護區的類型、級別、范圍與功能分區及主要保護對象狀況;⑤進行生態完整性評價時,應調查自然系統生產能力和穩定狀況。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