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河口與近海的基本環境水文及水動力特征
(1)河口、海灣及陸架淺海的環境特點。
河口是指入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河段,又稱感潮河段。它與一般河流最 顯著的區別是受到潮汐的影響。
海灣相對來說有比較明確的形態特征,是海洋凸入陸地的那部分水域。根據海 灣的形狀、灣口的大小和深淺以及通過灣口與外海的水交換能力可以把海灣劃分為 閉塞型和開敞型海灣。閉塞型的海灣是指灣口的寬度和水深相對窄淺,水交換和水 更新的能力差的海灣。灣口開闊,水深,形狀呈喇叭形,水交換和更新能力強的海 灣為開敞型的海灣。
陸架淺水區是指位于大陸架上水深200 m以下,海底坡度不大的沿岸海域,是 大洋與大陸之間的連接部。
河口、海灣與陸架淺海水域是位于陸地與大洋之間,由大氣、海底、陸地與外 海所包圍起來的水域,在上述四個邊界不斷地進行動量、熱量、淡水、污染物質等 的交換,這一部分海域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具有最劇烈時空變化。由于這個水域 水深較淺,容量小,極易接受通過邊界來自外部的影響。復雜的外部影響導致了復 雜的環流與混合擴散過程等與環境有關的各種物理過程,并形成不同特性的海洋結 構。
①江河的淡水徑流。在河口水域淡水徑流對于鹽度、密度的分布起著極為重 要的作用。河口區是海水與河流淡水相互匯合和混合之處,一般情況下淡的徑流水 因密度較海水小,于表層向外海擴展,并通過卷吸和混合過程逐漸與海水混合,而 高鹽度的海水從底層楔入河口,形成河口鹽水楔(圖3-15 (a))。這樣的河口楔由 底層的入流與表層的出流構成垂向環流來維持。鹽水楔溯江而上入侵河口段的深度 主要由徑流大小決定,徑流小入侵就深,徑流大入侵就淺。
河口段的水結構并不是只有這一種形式,在潮流發達的河口,或者在秋、冬季 降溫期,垂直對流發展,混合增強的情況下鹽水楔被破壞,按垂直向的混合程度強 弱和鹽度分布的特征呈現圖3-15 (b)和(c)的情況,(b)為部分混合型,(c)為 充分混合型。
在有河流入海的海灣和沿岸海域,于豐水期常常形成表層低鹽水層,而且恰好 與夏季高溫期疊合,因而形成低鹽高溫的表層水,深度一般在10m左右,它與下 層高鹽低溫海水之間有一強的溫、鹽躍層相隔,形成界面分明的上下兩層結構,從 而使流場變得非常復雜。
(a)鹽水楔河口; (b)部分混合河口; (c)充分混合河口 圖3-15沿著河口段的鹽度分布
河流徑流
河流的徑流還把大量營養物質帶給海洋,形成河口區有極高的初級生產力。另 一方面江河沿岸的工業和城市生活水大量排入,隨徑流帶入沿岸海域,也威脅河口 水域的水生生態環境。
②潮汐與潮流。陸架淺海中的潮汐現象主要是來自大洋,本地區產生的潮汐 現象是微不足道的。盡管大洋中的潮汐現象也是微弱的,但潮波傳入陸架淺水區后, 能量迅速集中,潮高變高,潮流流速變大,因此,在大洋邊緣,陸架淺海水域出現 顯著的潮汐現象。在我國沿岸絕大部分海域潮流是主要的流動水流。因此,潮流對 于這些海域污染物的輸運和擴散、海灣的水交換等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河口海灣的基本水流形態。
水流的動力條件是污染物在河口海灣中得以輸移擴散的決定性因素。在河口海 灣等近海水域,潮流對污染物的輸移和擴散起主要作用。潮流是內外海潮波進入沿 岸海域和海灣時的變形而形成的淺海特有的潮波運動形態。所以,潮流數值模型實 質上是淺海潮波傳播模型,這樣的模型還可以同時考慮風的影響,構成風潮耦合模 型。我國大部分沿岸海灣水深不大,潮流的混合作用很強,水體上下摻混均勻,故 大部分情況下采用平面二維模型研究環境容量是適宜的。對于存在鹽水入侵的弱混 合型河口和夏季層化明顯的沿岸海域,應考慮使用三維模型。
有些河口受河道泄流影響較大,尤其是在汛期,上游河道來水對海水的稀釋作 用及局部流場的影響比較明顯,研究時應充分予以重視,必要時需考慮用一、二維 連接模型求解。
水環境現狀調查與監測的目的是掌握評價范圍內水體污染源、水文、水質和水 體功能利用等方面的環境背景情況,為地面水環境現狀和預測評價提供基礎資料。 現狀調查包括資料收集、現場調查以及必要的環境監測。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環評影響評價師教材 考試培訓 環評師報名時間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