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環境保護措施
(一)熟悉常用的大氣污染物控制方法與應用
大氣污染的常規控制技術分為潔凈燃燒技術、高煙囪煙氣排放技術、煙(粉)塵和氣態污染物凈化技術等。潔凈煤燃燒技術主要包括:⑴先進的燃煤技術:①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②循環流化床燃燒(CFBC);③煤和生物質及廢棄物聯合氣化或燃燒;④低NOx燃燒技術;⑤改進燃燒方式;⑥直接燃燒熱機。⑵燃煤脫硫、脫氮技術:①先進的煤炭洗選、②型煤固硫、③煙氣處理、④先進的焦炭生產等技術。⑶煤炭加工成潔凈能源技術:①洗選、②溫和氣化、③煤炭直接液化、④煤氣化聯合燃料電源、⑤煤的熱解等。⑷提高煤炭及粉煤灰的有效利用率和節能技術。
氣態污染物種類繁多,特點各異,因此采用的凈化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方法有吸收、吸附、催化、燃燒、冷凝、膜分離、電子束照射凈化和生物凈化等方法。
1.SO2控制技術。SO2的控制方法有: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潔能源替代、燃料脫硫、燃燒過程中脫硫和末端尾氣脫硫。
⑴燃燒前燃料脫硫。①目前世界廣泛采用的選煤工藝是重力分選法,研究的新脫硫方法有浮選法、氧化脫硫法、化學浸出法、化學破碎法、細菌脫硫、微波脫硫、磁力脫硫等。②在工業實際應用中型煤固硫是一條控制SO2污染的經濟、有效途徑。③可將煤炭轉化為清潔燃料。煤炭轉化主要有氣化和液化。④對于重油脫硫,常用的方法是在鉬、鈷和鎳等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作用下,通過高壓加氫反應,切斷碳與硫的化合鍵,以氫置換出碳,同時氫與硫作用形成硫化氫,從重油中分離出來。
⑵燃燒脫硫。按流態不同把流化床鍋爐分為鼓泡流化床鍋爐和循環流化床鍋爐兩類。
⑶燃燒煙氣脫硫分為拋棄法和回收法。一般習慣以使用吸收劑或吸附劑的形態和處理過程將回收法分為:a.干法(石灰粉吹入法40%~60%、活性炭法、催化氧化法等)是用固態吸附劑或固體吸收劑去除煙氣中SO2的方法;b.濕法(氨法、鈣法>80%、鈉法、鎂法>90%等)是用液態吸收劑吸收煙氣中SO2的方法。按使用的吸收劑不同分氨法、鈉法、石灰—石膏法、鎂法及催化氧化法等。以濕法石灰石/石灰漿液脫硫應用最為廣泛。
2.NOx控制技術。從煙氣中去除NOx的過程簡稱煙氣脫氮或NOx控制技術,俗稱煙氣脫硝。它與煙氣脫硫相似,也需要應用液態或固態的吸收劑或吸附劑來吸收吸附NOx,以達到脫氮目的。
目前煙氣脫氮技術有20多種,從物質的狀態來分,可分為濕法和干法兩大類。一般習慣從化工過程來分,大致可分三類:催化還原法、吸收法和固體吸附法等,表13-2。
表13-2 NOx控制技術方法
分類 | 處理方法 | 原理 | 處理效果 |
催化還原法 | 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NCR | 利用還原劑氫、甲烷(天然氣)、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NOx還原成N2,在反應中不僅與NOx反應,還要與尾氣里的O2反應,而沒有選擇性 | NOx去除率達90%以上,但處理成本較高 |
選擇性催化還原法 SCR | 在催化劑(鉑、銅、釩、鉬、鈷、錳等的氧化物,以鋁礬土為載體)存在下,用氨、H2S、CO等為還原劑,將NOx選擇性還原成N2,而不與O2反應 | 工藝簡單,處理效果好,轉化率達90%以上,但僅能實現無害化,尚未達到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目的 | |
吸收法 | 堿液吸收法 | 用NaOH、KOH、NH3?H2O、Ca(OH)2等堿性溶液中和吸收 | 同時消除煙氣中的NOx和SO2,可得到硝酸鹽產品,達到綜合利用,投資大、成本高 |
硫酸吸收法 | 原理以鉛室法硫酸的化學過程為基礎,基本上與鉛室法除硫酸的反應相似 | 生成的亞硝酸基硫酸,可供濃縮稀硝酸用。同時消除煙氣中的NOx和SO2 | |
固體吸附法 | 分子篩吸附 | 分子篩具有篩分大小不同分子能力,如用輕型絲光沸石、13X型等分子篩,在有氧存在時,不僅能吸附NOx還能將NO氧化成NO2。 | 用分子篩處理硝酸尾氣,可回收硝酸(HNO3)或NO2,NOx消除率達95%以上,實現消除污染,綜合利用,但設備龐大、流程長、投資高 |
泥煤—堿法 | 泥煤對NOx的吸附率很高。泥煤加熟石灰制成吸附劑,既經濟又易于制取 | 對NOx的脫除率可達97%~99%,排出口NOx的含量<0.01%~0.02% |
3.煙(粉)塵控制技術
⑴改進燃燒技術。要供給適當的空氣量,實現燃料完全燃燒。⑵采用除塵技術:根據除塵過程中有無液體參加,可分為干式除塵和濕式除塵。根據粒子分離原理,又可分為:重力、慣性力、離心力、洗滌、過濾、電、聲波除塵。特別是靜電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除塵效率高,在大型火電廠、水泥廠得到廣泛采用。布袋除塵器按清灰方式分機械振動清灰、逆氣流清灰、脈沖噴吹清灰三種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