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評工程師考試真題演練《環評案例分析》
風沙治理
某風沙區生態環境整治工程預計在項目區內造林種草,建設總規模10萬平方米,草地、灌木、樹種比例分別占總面積的30%、50%和20%。項目區設備設施建設主要有灌溉設備1000套,打組合井2000眼,打機電井400眼,建揚水站一座,干渠3000m,斗渠15000m,農渠4000m,育苗設備30套,農用機械100套,變壓器200套,低壓輸電線路200km,高壓輸電線路100km,工程機械20套,牧草采收加工設備200套,辦公設備100套,作業道路工程300km,土建工程2000㎡。建設目標為提高植被覆蓋率,減輕沙塵暴的侵害,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同時還可以保持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等,因此重點發展防風固沙林、牧場防護等防護林種。本項目建設總投資額為20億元人民幣。
問題
1.對項目地區自然環境概況需要了解哪些內容?
2.項目土壤影響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
3.簡述水環境影響分析。
4.簡述固體廢棄物的環境影響分析。
5.對于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情況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6.簡述社會經濟環境影響保護措施。
答案:1.對自然環境概況的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⑴區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包括區域所處的緯度、所處地區的行政地理位置、地區地形地貌的構成及其特點等。⑵區域的氣候類型和特點。區域內氣候所屬類型,四季氣候特點、平均氣溫、降雨情況、蒸發情況、風力風速、日照情況等。⑶區域內水資源情況。區域內地表水體和地下水的構成情況,水資源的總量和特點等。⑷區域內植被覆蓋和土壤情況。當地的主要野生植物、樹木的類型和特點,地面的植被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土壤的特性、性狀,不同類型土壤的分布與構成。⑸區域內野生動物情況。動物的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⑹區域內土地利用情況。項目涵蓋的土地總面積以及林地、耕地、牧業等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情況和比例。⑺區域內社會經濟環境情況。區域內的人口和從事不同行業(林業、牧業等)的人口比例,當地的經濟指標、行業構成和特點等。
2.項目的建設必將對當地的土壤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由土地的開挖、施工、運輸等造成的,這些施工活動可以使土壤變的疏松,產生一定面積的裸露地面,施工結束后此類影響基本消除,同時隨著種草植樹的進行,對土壤侵蝕得到緩解。營運期,由于防護林的林木需要經過5~10年的生長才能形成防護能力,以固定流沙,減少風沙的危害,改善氣候條件,因此在短時間內可能還會出現風沙情況,起風的時候將對地表的沙土有侵蝕作用,但從長期來看,這種情況慢慢變緩,最后徹底消失。因此,從總體上來看,大面積的植被恢復后,將會提高區域植被覆蓋率,降低區域土壤風蝕沙化面積,徹底地改善區域的土壤狀況。
3.水環境影響分析主要考慮的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環境影響分析,主要包括開發利用地下水、地表水進行灌溉,以及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情況。項目建設基本上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都沒有太大影響,主要應當考慮的是本項目建設大量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因此過量抽采地下水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同時在干旱沙漠地帶容易造成植物生長枯死。
4.施工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施工棄渣,而營運期的主要固體廢棄物為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等棄渣的堆放可以產生揚塵,同時使得地表裸露等。營運期的生活垃圾不但會影響環境景觀,垃圾長期堆放產生廢氣、滲出液等影響空氣質量,同時滲出液隨降雨擴散及滲入地下,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
5.⑴采用節水的灌溉方式,降低鹽漬化的可能性。⑵平整土地以防止地表局部不平造成積鹽。⑶合理進行灌溉,控制好地下水的水位。⑷灌溉時采取淺澆快輪的做法。
6.⑴項目的建設應少占用土地,并對征用的土給予補償。⑵施工結束之后應當及時清理施工現場,恢復地表植被。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環評師考試報考指南 環評師考試培訓 環評師教材 綱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