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教材重點,中大網校小編整理了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中的重點和考點,希望對有所幫助,中大網校祝您考試順利!
四. 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自然環境調查內容:
1.1自然環境調查的內容包括:
⑴地理特征因素(行政區域、地形地貌、坡向坡度、海拔、經度、緯度等)。
⑵地質構造;
⑶地震烈度;
⑷氣象氣候因素:氣溫、降水與蒸發、風況、霜雪等,注意極端氣象的調查;
⑸水文:河流水系、流量、流速、洪枯比等,注意極端水文條件的調查;
⑹水文地質與地下水:地下水儲量、可開采量、補排關系等。
⑺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等。
⑻項目擬建區域人類開發歷史、開發方式和強度;
⑼項目擬建區域自然災害及其對生境的干擾破壞情況;
⑽區域生態環境演變的基本特征;
1.2環境調查基礎圖件:基礎圖件收集與編制,主要收集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植被圖、土壤侵蝕圖等。當已有圖件不能滿足評價要求時,1級項目要應用遙感和地面勘察、勘測、采樣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編制各種基礎信息圖件。
2.社會經濟狀況調查的內容包括:
2.1社會結構情況,如人口密度、人均資源量(人均土地資源、人均水資源)、人口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
2.2自然資源狀況,如水資源、土壤資源、動植物資源。
2.3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如產業構成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和強度等;
2.4規劃調查,包括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其他與環境有關的規劃。
2.5移民問題的調查,包括遷移規模、遷移方式、預計移民區產業情況,住區情況及潛在的生態問題和敏感因素。
3.生態現狀評價
3.1評價要求:⑴現狀評價是在區域環境生態基本特征調查的基礎上對區域生態結構及其環境功能進行評價。⑵2級以上項目的生態現狀評價要在生態制圖的基礎上進;3級項目的生態現狀評價必須配有土地利用現狀圖等基本圖件。⑶評價生態現狀應選用植被覆蓋率、頻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蝕程度、荒漠化面積、物種數量等測算值、統計值來支持評價結果。
3.2生態參數數值的匯總和整理
3.2.1生態參數數值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⑴野外調查;⑵室內化驗分析;⑶定位或半定位觀測;⑷從地圖、航片、衛片上提取信息;⑸從有關部門收集、統計和咨詢。
3.2.2對取得的大量生態數據,進行匯總和整理。進行數學模式評價,要進行統計分組和標準化處理。
3.3現狀評價
3.3.1評價的內容:⑴從生態完整性的角度評價環境質量,即注意區域環境的功能與穩定狀況。⑵從可持續發展觀點評價自然資源現狀、發展趨勢和承受干擾的能力。⑶植被破壞、荒漠化、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消失、自然災害、土地生產能力下降等類重大資源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3.3.2評價方法:生態現狀評價要有大量數據支持評價結果,也可應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常用的方法有圖形疊置法、系統分析法、生態機理分析法、質量指標法(綜合指標法)、景觀生態學法、數學評價方法等。
3.4現狀評價的結論:要明確回答區域環境的生態完整性,人與自然的共生性、土地和植被的生產能力受到破壞等重大環境問題,要回答自然資源的特征及其對干擾的承受能力,并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判定。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