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教材重點,中大網校小編整理了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中的重點和考點,希望對有所幫助,中大網校祝您考試順利!
知識點3、環境影響評價原則
按照以人為本、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科學發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則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l)依法評價原則
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應貫徹執行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分析建設項目與環境保護政策、資源能源利用政策、國家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等有關政策及相關規劃的相符性,并關注國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規、標準、政策、規劃及相關主體功能區劃等方面的新動向。
(2)早期介入原則
環境影響評價應盡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點關注選址(或選線)、工藝路線(或施工方案)的環境可行性。
(3)完整性原則
根據建設項目的工程內容及其特征,對工程內容、影響時段、影響因子和作用因子進行分析、評價,突出環境影響評價重點。
(4)廣泛參與原則
環境影響評價應廣泛吸收相關學科和行業的專家、有關單位和個人及當地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意見。
知識點4、資源利用及環境合理性分析
1.資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工程所在區域未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需進行資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據建設項目所在區域資源稟賦,量化分析建設項目與所在區域資源承載能力的相容性,明確工程占用區域資源的合理份額,分析項目建設的制約因素。如建設項目水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需根據建設項目耗用新鮮水情況及其所在區域水資源賦存情況,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態或農業用水嚴重缺乏的地區,應分析項目建設與所在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的相容性,明確該建設項目占用區域水資源承載力
的合理份額。
2.環境合理性分析
調查建設項目在所在區域、流域或行業發展規劃中的地位,與相關規劃和其他建設項目的關系,分析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計參數及環境影響是否符合相關規劃的環境保護要求。
知識點5、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
在了解和分析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生態功能區劃及環境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和列出建設項目的直接和間接行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為影響的環境要素及相關參數。
影響識別應明確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生產運行、服務期滿后等不同階段的各種行為與可能受影響的環境要素間的作用效應關系,影響性質、影響范圍、影響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設項目對各環境要素可能產生的污染影響與生態影響,包括有利與不利影響、長期與短期影響、可逆與不可逆影響、直接與間接影響、累積與非累積影響等。對建設項目實施形成制約的關鍵環境因素或條件,應作為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內容。
環境影響因素識別方法可采用矩陣法、網絡法、地理信息系統( GIS)支持下的疊加圖法等。向疊加圖法等。
2.評價因子篩選
依據環境影響因素識別結果,并結合區域環境功能要求或所確定的環境保護目標,篩選確定評價因子,應重點關注環境制約因素。評價因子須能夠反映環境影響的主要特征、區域環境的基本狀況及建設項目的特點和排污特征。
知識點6.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
6.1.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
建設項目各環境要素專項評價原則上應劃分工作等級,一般可劃分為三級。一級評價對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詳細、深入評價,二級評價對環境影響進行較為詳細、深入評價,三級評價可只進行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項目其他專題評價可根據評價工作需要劃分評價等級。
6.2.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的依據
依據建設項目的工程特點、所在地區的環境特征進行劃分。
(1)工程特點包括:工程性質、工程規模、能源、水等等。
(2)環境特征包括:自然環境條件和特點、環境敏感程度、環境質量現狀、生態系統功能與特點、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環境狀況及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引起現有環境特征發生變化的范圍和程度。
(3)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規劃
3.評價工作等級的調整
對于某一具體建設項目,其環境要素專項評價的工作等級可根據建設項目所處區域環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態影響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調整的幅度不超過一級;并應說明調整的具體理由。如在生態敏感區域建設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其生態環境的環境影響評價等級應進行提級;廢水排入下游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項目,其地面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可以降級。
習題:
一般情況下,建設項目的每個單項影響評價的工作等級(C)相同。
A.一定
B.完全
C.不一定
D.一定不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