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教材重點,中大網校小編整理了2013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中的重點和考點,希望對有所幫助,中大網校祝您考試順利!
(三)掌握生態機理分析法(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1.生態機理分析法是根據CP的特點和受其影響的動、植物的生物學特征,依照生態學原理分析、預測工程生態影響的方法。
2.根據生態學原理和生態保護基本原則,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中應注意問題:
⑴層次性。生態系統分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四個層次,不同層次的特點不同,項目應將項目影響的特點和生態系統的層次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評價的層次和相應的內容。
⑵結構—過程—功能整體性。生態系統的結構、過程、功能三者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生態系統結構的完整性和生態過程的連續性是生態功能得以發揮的基礎。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的核心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⑶區域性。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不局限于與項目建設有直接聯系的區域,還包括和項目建設有間接影響和相關聯的區域。
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生物多樣性保護應以“預防為主”,減少人為干擾,尤其是生物多樣性高的地區和重要生境。
⑸特殊性。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必須注意稀有的景觀、資源、珍稀物種等保護,同時注意區域間的差異,同一資源或物種在不同區域的重要性不同。
3.工作步驟:
①調查環境背景現狀和搜集工程組成和建設等有關資料;
②調查植物和動物分布,動物棲息地和遷徙路線;
③根據調查結果分別對植物或動物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進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點、結構特征和演化等級;
④識別有無珍稀瀕危物種及重要經濟、歷史、景觀和科研價值的物種;
⑤監測項目建成后該地區動物、植物生長環境的變化;⑥根據項目建成后的環境(水、氣、土和生命組分)變化,對照無開發項目條件下動物、植物或生態系統演替趨勢,預測項目對動物和植物個體、種群和群落的影響,并預測生態系統演替方向。評價中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生物模擬試驗(如環境條件—生物習性模擬試驗、生物毒理學試驗、實地種植或放養試驗等)或數學模擬(如種群增長模型的應用)。
(四)掌握指數法與綜合指數法 (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1.指數法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對值來表明因素變化狀況的方法。特點:簡明扼要,且符合人們所熟悉的環境污染影響評價思路,但難點在于需明確建立表征生態質量的標準體系,且難以賦權和準確定量。
2.綜合指數法是從確定同度量因素出發,把不能直接對比的事物變成能夠同度量的方法。分類:
⑴單因子指數法。選定合適的評價標準,采集擬評價項目區的現狀資料。可進行生態因子現狀評價:例如以同類型立地條件的森林植被覆蓋率為標準,可評價項目建設區的植被覆蓋現狀情況;亦可進行生態因子的預測評價:如以評價區現狀植被蓋度為評價標準,可評價建設項目建成后植被蓋度的變化率。
⑵綜合指數法。
①分析研究評價的生態因子的性質及變化規律;②建立表征各生態因子特性的指標體系;
③確定評價標準;
④建立評價函數曲線,將評價的環境因子的現狀值(開發建設活動前)與預測值(開發建設活動后)轉換為統一的無量綱的環境質量指標。用1~0 表示優劣(“1”表示最佳的、頂極的、原始或人類干預甚少的生態狀況,“0”表示最差的、極度破壞的、幾乎無生物性的生態狀況)由此計算出開發建設活動前后環境因子質量的變化值;
⑤根據各評價因子的相對重要性賦予權重;
⑥將各因子的變化值綜合,提出綜合影響評價值。即ΔE =Σ(Ehi-Eqi)×Wi 式中:ΔE—開發建設活動日前后生態質量變化值;Ehi—開發建設活動后i 因子的質量指標;Eqi—開發建設活動前i 因子的質量指標; Wi—i 因子的權值。
3.指數法的應用:
①生態因子單因子質量評價;
②生態多因子質量評價;
③生態系統功能評價。
4.說明。建立評價函數曲線須根據標準規定的指標值確定曲線的上、下限。對于空氣和水這些已有明確質量標準的因子,可直接用不同級別的標準值作上、下限;對于無明確標準的生態因子,須根據評價目的、評價要求和環境特點選擇相應的環境質量標準值,再確定上、下限。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