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與防護
(一)熟悉地下水EI預測應考慮的重點區域(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⑴已有、擬建和規劃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區。⑵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廢堆放場的地下水下游區域。⑶地下水EI的敏感區域(如重要濕地、與地下水相關的自然保護區和地質遺跡等)。⑷可能出現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的主要區域。⑸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
(二)熟悉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層的運移特征(新增內容)
污染物進入包氣帶和含水層中將發生機械過濾、溶解和沉淀、氧化和還原、吸附和解吸、對流和彌散等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有機污染物在一定的溫度、pH值和包氣帶中的微生物作用下,還可能發生生物降解作用。這些作用既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多種作用同時發生。
⑴機械過濾:機械過濾作用指污染物經過包氣帶和含水層介質過程中,一些顆粒較大的物質團因不能通過介質空隙,而被阻擋在介質中的現象。
⑵溶解:存在于包氣帶的污染物在大氣降水入滲作用下,包氣帶水在向下滲透時,會將污染物或由其轉化產生的可溶物質溶解出來,下滲進入地下水。沉淀:某些污染物的pH值、氧化還原電位發生變化,水中的污染物濃度大于飽和度,一些已經溶解的污染物會沉淀析出。溶解與沉淀實質上是強極性水分子和固體鹽類表面離子產生了較強的相互作用。如果這種作用的強度超過了鹽類離子間的內聚力,就會生成水合離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主要取決于①其組成的離子半徑、電價、極化性能、化學鍵的類型及其他物理化學性質;②與環境條件如溫度、壓力、水中其他離子濃度、水的PH值和Eh條件密切相關。
⑶氧化和還原:氧化與還原反應是指污染物中的元素或化合物電子發生轉移,導致化合價態改變的過程。影響因素:氧化與還原作用受pH值影響,并與地下水所處的氧化還原環境有關。
⑷吸附與解吸:是污染物在土壤或包氣帶與水相、氣相介質之間發生的重要的物理化學過程,吸附為污染物由液相或氣相進入固相的過程,解吸過程則相反。作用:吸附和解吸影響著污染物與地下水、空氣之間的遷移或富集,也影響著污染物的化學反應和有機物的微生物降解過程。影響因素:污染物質的吸附和解吸主要與污染物在水中的濃度和污染物質被吸附在固體介質上的固相濃度有關。
⑸對流和彌散:污染物質在地下水中的運移受地下水的對流、水動力彌散和化學反應等的影響。污染質隨地下水的運動而產生的問題,即為對流問題。地下水中的污染質運移還存在著水動力彌散,水動力彌散使污染質點的運移偏離了地下水流的平均速度。發生偏離原因:①由于濃度場的作用存在著質點的分子擴散;②微觀上,孔隙結構的非均質性和孔隙通道的彎曲性導致了污染質點的彌散現象;③宏觀上所有孔隙介質都存在著的非均質性。
(三)熟悉CP地下水EI預測方法(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包括數學模型法和類比預測法。其中,數學模型法包括數值法、解析法、均衡法、回歸分析、趨勢外推、時序分析等方法。⑴一級評價應采用數值法;二級評價中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應采用數值法,簡單時可采用解析法;三級評價可采用回歸分析、趨勢外推、時序分析或類比預測法。⑵采用數值法或解析法預測時,應進行參數識別和模型驗證。⑶采用解析模式預測污染物在含水層中的擴散時,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①污染物的排放對地下水流場沒有明顯的影響。②預測區內含水層的基本參數(如滲透系數、有效孔隙率)不變或變化很小。⑷采用類比分析法時,應給出具體的類比條件。類比分析對象與擬預測對象之間應滿足以下條件:①二者的環境水文地質條件、水動力場條件相似。②二者的工程特征及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具有相似性。
(四)了解地下水影響半徑確定方法的適用條件(新增內容)
1.適用條件:有兩個觀察完整井抽水時。注:確定R值較可靠的方法之一。
⑴潛水:lgR=[S1(2H-S1)lgr2-S2(2H-S2)lgr1]/(S1-S2)(2H-S1- S2) ⑵承壓水:lgR=(S1lgr2-S2lgr1)/(S1-S2)
2.適用條件:有一個觀察孔完整井抽水時。注:精度較上式差,一般偏大。
⑴潛水:lgR=[Sw(2H-Sw)lgr1-S1(2H-S1)lgrw]/(Sw-S1)(2H-Sw- S1) ⑵承壓水:lgR=(Swlgr1-S1lgrw)/(Sw-S1)
3.適用條件:無觀察孔完整井抽水時。注:精度較上式差,一般偏大。
⑴潛水:lgR=1.366(2H-Sw)Sw/Q+lgrw ⑵承壓水:lgR=2.73KwSw/Q+lgrw
4.適用條件:近地表水體單孔抽水時。注:可得出足夠精度的R值。潛水、承壓水:R=2d
5.適用條件:計算松散含水層井群或基坑礦山巷道抽水初期的R值。注:對直徑很大的井群和單井算出的R值過大;計算礦坑R值偏小。潛水:R=2S(HK)?
6.適用條件:計算承壓水抽水初期的R值。注:得出的R值為概略值。承壓水:R=10S(K)?
7.適用條件:含水層缺乏補給時,根據單孔非穩定抽水試驗確定影響半徑。注:α為系數,固定流量抽水時取小值;固定水位抽水時取大值。
⑴潛水:R=[αK(H-0.5Sw)t/μ]? (α=2.25~4.0) ⑵承壓水:R=[aαt]? (α=2.25~π)
S—水位降深,m;;;H—潛水含水層厚度,m;r—觀察井井徑,m;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rw—抽水井半徑,m;K—含水層滲透系數,m/d;m—承壓含水層厚度,m;d—地表水距抽水井距離,m;μ—重力給水度。
(五)了解地下水量均衡法、地下水溶質運移解析法及其適用條件(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1.地下水量均衡法。屬于集中參數方法,適用于進行區域或流域地下水補給資源量評價。
對于選定的均衡域,在均衡計算期內水量均衡方程:∑Q補-∑Q排-Q開=ΔQ
Q補—地下水各種補給量之和,m3/d;Q排—地下水各種排泄量之和,m3/d;Q開—地下水開采總量,m3/d;ΔQ—均衡域內地下水儲存量的變化量。承壓含水層:ΔQ =μ*F·ΔH,潛水含水層:ΔQ =μF·ΔH。
其中,F—均衡域面積,m2;μ*—承壓含水層釋水系數;μ—潛水含水層給水度;ΔH—均衡期內,均衡域地下水水位變化幅度,m。均衡期一般選擇5a、10a或20a。各均衡要素的選取應根據評價區域內水文地質條件確定。
2.地下水溶質運移解析法。應用條件:求解復雜的水動力彌散方程定解問題非常困難,實際問題中多靠數值方法求解。但可以用解析解對數值法進行檢驗和比較,并用解析解去擬合觀測資料以求得水動力彌散系數。預測模型:⑴一維穩定流動一維水動力彌散問題。①一維無限長多孔介質柱體,示蹤劑瞬時注入方程。②一維半無限長多孔介質柱體,一端為定濃度邊界方程。⑵一維穩定流動二維水動力彌散問題。①瞬時注入示蹤劑—平面瞬時點源方程。②連續注入示蹤劑—平面瞬時點源方程。
(六)熟悉不同類型CP地下水EIA采用的方法(新增內容)(導則內容)
1.Ⅰ類CP地下水EI預測
1)解析法。⑴一維彌散解析法。
①瞬時污染源解析式:
②連續污染源解析式:
⑵二維彌散解析法。
①瞬時污染源解析式:
②連續污染源解析式:
2)數值法。適用條件:復雜邊界條件、含水層非均質、多個含水層的地下水系統。
模型應用過程:
2.Ⅱ類CP地下水EI預測
1)地下水量均衡法。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是Ⅱ類CP的地下水評價與預測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可用于區域又可用于局域水量計算,既可估算補、排總量又可計算某一單項補給量。
⑴基本原理: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待求水量的一種方法。在一定時段內,任一均衡區進出水量大體保持下面的平衡關系:Q補-Q排=±ΔQ儲
由于水量均衡關系是針對某一時段而言的,所以上式又可寫成: 補Δt- 排Δt=±μF·Δ
⑵應用步驟:①確定均衡區。②確定均衡要素。常見的補給項: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滲漏補給量;地表水側向徑流補給量;相鄰含水層越流補給(多個含水層時);回灌補給量(農灌區)。常見的排泄項:地下水向地表的滲出或滴流量;地下徑流的側向排泄量;地下水的蒸騰排泄量;地下水的開采量;相鄰含水層的越流排泄量。③確定均衡期。可根據評價的需要確定,最好選擇有代表性的水文年(平水年)進行補給量的計算。④建立水量均衡方程。⑤計算補給量和排泄量。
⑶均衡項的水量計算方法。
①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的計算。Q=α·F·P 式中:α—降水入滲系數;F—接受降水入滲的地表面積,m2;P—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降水深),m/a。地下徑流滯緩地區:α=μ·Δh/P 式中:μ—水位變動帶介質的飽和差;Δh—次降水所引起的水位抬升值,m;P—次降水量,m。
地下徑流較強地區:
②地表水滲漏補給量的計算。
a.斷面流量差法。Q滲=(Q1-Q2)Δt Q1、Q2—河渠上、下游側流斷面的平均流量,m3/s。 b.滲流斷面法。Q滲=KLIh 式中:Q滲—河渠一側的滲漏補給量,m3/d;K—含水層滲透系數,m/d;L—河渠滲漏段的長度,m; I—河渠某一側地下水的水力梯度;h—水力坡度取值段含水層的厚度,m。
③灌溉入滲補給量的計算。a.田間灌溉試驗法。Q滲=μ·Δh·F 式中:Q滲—次灌溉入滲補給量,m3;μ—灌溉地塊的土壤給水度;Δh—試驗區地下水位平均上升幅度,m; F—試驗地塊的面積,m2。
b.田塊的水量均衡法。灌溉入滲補給量=實測的灌水量-排放量-蒸發量-其他消耗量。
④潛水蒸發量的計算。在潛水面埋深較小的地區,蒸發往往是潛水的主要排泄途徑。潛水蒸發強度ε(mm/d):單位時間的潛水蒸發量(深度)。ε=λE0(1-h/hmax)n 式中:λ—修正系數,視地表有無作物和作物情況而定;E0—水面蒸發強度,mm;h—潛水埋深,m;hmax—潛水蒸發的極限深度,m;n—與土壤質地有關的指數,n=1~3。
2)解析法。⑴應用條件:只適用于含水層幾何形狀規則、方程式簡單、邊界條件單一的情況。可以給出在各種參數值的情況下滲流區中任意一點的水位(水頭)值。⑵計算過程:①利用勘察試驗資料確定計算所需的水文地質參數。②根據水文地質條件進行邊界概化,同時依需水量擬定開采方案,選擇公式。③按設計的單井開采量、開采時間計算各井點特別是井群中心的水位降落值。
3)數值法。適用于要求較高、條件復雜的水位預報。步驟:⑴水文地質條件分析。⑵建立水文地質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水文地質條件概化:①計算區幾何形狀的概化;②含水層性質的概化;③邊界性質的概化;④參數性質的概化;⑤地下水流狀態的概化。⑶確定模擬期和預報期。根據資料情況和評價要求確定。模擬期(一般取一個水文年或若干個水文年)主要用來識別水文地質條件和計算地下水補給量,而預測期用于評價地下水可開采量和預測一定開采量條件下的地下水位。⑷水文地質條件識別(模型識別)。在給定參數、各補排量和邊界、初始條件的情況下,通過比較計算水位與實際觀測水位,驗證該數值模型的正確性。⑸地下水水位預報。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