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考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中大網校編輯特別整理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科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歷年考試的重點,以備迎接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新內容)
(一)熟悉水文地質條件調查的主要內容和常用參數
1.水文地質條件調查的主要內容:①氣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狀況;②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貌特征與礦產資源;③包氣帶巖性、結構、厚度;④含水層的巖性組成、厚度、滲透系數和富水程度,隔水層巖性組成、厚度、滲透系數;⑤地下水類型、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及地下水水位、水質、水量、水溫;⑥泉的成因類型,出露位置、形成條件及泉水流量、水質、水溫,開發利用情況;⑦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況(包括開采層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結構、深度以及開采歷史);⑧地下水現狀監測井的深度、結構以及成井歷史、使用功能;⑨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對照值)。
2.常用水文地質參數:⑴孔隙度:是指某一體積巖石(包括孔隙在內)中孔隙體積所占的比例。若以n表示巖石的孔隙度,V表示包括孔隙在內的巖石體積,Vn表示巖石中孔隙的體積。則:n=Vn/V×100%。有效孔隙度:為重力水流動的孔隙體積(不包括結合水占據的空間)與巖石體積之比。并非所有的孔隙都相互聯通。
⑵給水度(μ):反映巖石最大釋水能力的指標。地下水位下降一個單位深度,從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單位水平面積巖石柱體,在重力作用下釋出的水的體積,稱為給水度。
⑶滲透系數(水力傳導系數,K):為單位水力梯度下的地下水滲流速度,表征巖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標,一般采用m/d或cm/s為單位。滲透系數越大,巖石透水性越強。影響因素:影響滲透系數的大小的因素有介質的結構(顆粒的大小、排列、空隙填充等)和水的物理性質(液體的黏滯性、容重等)有關。導水系數即含水層的滲透系數與其厚度的乘積,只適用于平面二維流和一維流。
⑷水動力彌散系數:是表征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質對某種污染物質彌散能力的參數。它在宏觀上反映了多孔介質中地下水流動過程和空隙結構特征對溶質運移過程的影響。包括機械彌散系數與分子擴散系數。
⑸貯水率(μs):表示當含水層水頭變化一個單位時,從單位體積含水層中,應水體積膨脹(或壓縮)以及介質骨架的壓縮(或伸長)而釋放(或貯存)的彈性水量,用于描述地下水三維非穩定流或剖面二維流。貯水系數(S):承壓含水層的貯水系數是指其測壓水位下降(或上升)一個單位深度,單位水平面積含水層釋出(或儲存)的水的體積。潛水層的貯水系數等于貯水率與含水層的厚度之積再加上給水度,承壓含水層的貯水系數等于貯水率與含水層的厚度之積,稱為彈性貯水系數。
⑹越流系數(σ):表示當抽水含水層和供給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層之間的水頭差為一個單位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兩含水層之間弱透水層的單位面積的水量。越流因數(阻越系素,B): 為主含水層的導水系數和弱透水層的越流系數的倒數的乘積的平方根。B=(Tb´/K´)½ T為抽水含水層的導水系數,m2/d;b´為弱透水層的厚度,m;K´為弱透水層的滲透系數,m/d;B為越流因數,m。
⑺降水入滲補給系數(α):是指降水滲入量與降水總量的比值,其大小取決于地表土層的巖性和土層結構、地形坡度、植被覆蓋以及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形式等,一般地表土層的巖性對α值影響最顯著。
⑻潛水蒸發系數(C):是指潛水蒸發量與水面蒸發量的比值。潛水蒸發量受氣象因素影響,并和潛水埋深、包氣帶巖性、地表植被覆蓋情況有關。C=E/E0。
(二)熟悉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的方法(新內容)
除需要采用一些地表水環境調查方法外,還要采取一些地質調查的技術方法。最基本的調查方法:地下水環境地面調查(又稱水文地質測繪)、鉆探、物探、野外試驗、室內分析、檢測、模擬試驗及地下水動態均衡研究等。新方法包括航衛片解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同位素技術、直接尋找地下水的物探方法及測定水文地質參數的技術方法等。
(三)了解水文地質試驗的用途(新內容) (見導則)
⑴浸溶試驗:目的是為了查明固廢受雨水淋濾或在水中浸泡時,其中的有害成分轉移到水中,對水體環境直接形成的污染或通過地層滲漏對地下水造成的間接影響。
⑵土柱淋濾試驗:目的是模擬污水的滲入過程,研究污染物在包氣帶中的吸附、轉化、自凈機制,確定包氣帶的防護能力,為評價污水滲漏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提供依據。試驗土柱應在評價場地有代表性的包氣帶地層中采取。通過濾出水水質的測試,分析淋濾試驗過程中污染物的遷移、累積等引起地下水水質變化的環境化學效應的機理。試劑的選取或配制,宜采取評價工程排放的污水做試劑。對于取不到污水的擬建項目,可取生產工藝相同的同類工程污水替代,也可按設計提供的污水成分和濃度配制試劑。如果試驗目的是為了制定污水排放控制標準時,需要配制幾種濃度的試劑分別進行試驗。
⑶彌散試驗:目的是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運移時其濃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并通過試驗獲得進行地下水環境質量定量評價的彌散參數。試驗可采用示蹤劑(如食鹽、氯化銨、電解液、螢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131I 等)進行。試驗方法可依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源同地下水的相互關系確定。一般可采用污染物的天然狀態法、附加水頭法、連續注水法、脈沖注入法。試驗場地應選擇在對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有足夠了解、基本水文地質參數齊全的代表性地區。觀測孔布設一般可采用以試驗孔為中心“+”字形剖面,孔距可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巖性等考慮,一般可采用5 m或10 m;也可采用試驗孔為中心的同心圓布設方法,同心圓半徑可采用3 m、5m或8 m,在卵礫石含水層中半徑一般以7 m、15 m、30 m為宜。試驗過程中定時、定深在試驗孔和觀測孔中取水樣,進行水化學分析,確定彌散參數。
⑷潛水水量垂直均衡試驗:目的是獲得評價區潛水水均衡計算中有關均衡要素,以便配合其它水文地質資料,進行地下水均衡計算。通過試驗,可以獲取降水垂直入滲補給系數,潛水蒸發系數,灌溉水回滲補給系數以及不同巖層的給水度等資料。同時,還可以研究入滲水在包氣帶的運移和分布規律。試驗方法主要有地中滲透儀和零通量面法。前者主要應用固定潛水位排水—補償式地中滲透儀;后者所用的基本儀器為負壓計和中子水分儀。
⑸流速試驗(連通試驗):一般是在地下水的水平運動為主的裂隙、巖溶含水層中進行。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或已經污染需要進行預測的地段,按照地下水流向布設試驗孔與觀測孔。試驗孔與觀測孔數量及孔距,可根據當地的地下水徑流條件確定。一般孔距可考慮10~30m,試劑可用染色劑、示蹤劑或食鹽等。投放試劑前應取得天然狀態下水位、水溫、水質對照值;在試驗孔內投入試劑,在觀測孔內定時取樣觀測,直至觀測到最大值為止,計算出地下水流速和其它有關參數。
⑹地下水含水層儲能試驗:地下含水層儲能可以調節地下水流量,儲存地表水,恢復超采含水層的能力,擴大地下水水源,又能抬高地下水位,有利于控制地面沉降;還可以借回灌水建立地下水幕,攔阻污水,防止海水入侵或阻攔地下水水源外流,也可以調節地下水溫、儲藏冷、熱源;在咸水或水質惡化地區,借助人工回灌淡水改善水質等效能,并可以獲得地下水流場、溫度場、化學場等有關參數。
在地下水含水層儲能試驗過程中,可以開展地下水溫度場的水溫變化規律及儲能含水層水動力場和水質場變化規律的研究。儲能試驗場的選擇應根據評價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評價等級和實際需要確定。場地應有代表性。試驗場的觀測設施和采灌工程,一般包括儲能井、觀測井、專門測溫井、土層分層觀測標和孔隙水壓力觀測井、地表水準點等組成。工程布置可采用“十”字形或“米”字形剖面。中心點為儲能井,周圍按不同距離布置觀測井。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201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報考指南 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r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