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0/2/27 10:46:07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B.間歇強化的四種形式
定時制:按固定的時間給予一次強化,比如定期發放工資,定期給予獎勵。
不定時制:每次給予強化的間隔時間是不固定的,比如隨時抽查質量,達標者給予獎勵。
定率制:良好的行為達到一定的數量給予一次強化。比如每完成一定工作量,領取一定報酬,也就是計件付酬。
不定率制:給予強化所需達到的良好的行為的數量是不固定的。比如醫院規定大夫每加幾個夜班就可以休息一天,病人少時加班三天就可以休息,而病人多時加班五天也許還得不到休息。
強化方法的運用對行為塑造的效果有重要影響。比如完全強化對于學習初期的、不穩定的、不常出現的行為有很好的強化效果。但這種強化會很快導致飽足感,使人對獎勵麻木,失去強化效果。而且如果撤銷強化,行為會迅速消 退。相比之下,部分強化適用于穩定的或常出現的行為。此外,一般說來,變化性的不定時強化比固定化強化效果好。比如員工已經習慣按月領薪水,容易將薪水同時間聯系在一起,而不覺得它是對工作績效的獎勵,故而強化作用很弱。
(二)群體心理與行為
1.非正式群體
(1)定義(定義與特點是重點)
群體中除了正式群體外,存在許多非正式的小群體,稱為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是工作環境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員工的生產力和工作滿意度有很大的影響。非正式群體是個人、社會關系的網絡,是在人際交往中自發產生的,而非正式群體建立和要求的。非正式群體關注的是人及其關系,而正式組織強調以權力、責任體現的正式地位。
一個群體中可能有多個非正式群體,因此可以擁有多個非正式領導。一個部門可以有幾個成員充當多種類型的非正式領導。例如,組織可能會就工資事宜求助于-位員工,而就娛樂計劃求助于另外一位員工,而就技術問題求助于另外一位員工,這些人都可能成為非正式的組織領導。
個體由于擔任某個職位而具有的權力稱為正式權力,一個人只有在該職位上才擁有這種權力。而非正式的權力屬于個人,是由群體成員而并非由經理授予的。通常經理既擁有正式權力,又擁有非正式權力,但管理者往往并不比其他組織成員擁有更多的非正式權力。
(2)非正式群體的優勢
非正式群體有許多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如果組織凝聚力強,群體成員對公司有較高的忠誠度的時候,非正式群體的益處更易體現,這種優勢表現在:
①與正式系統交融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更有效的整體系統:正規的計劃、政策都是預先制訂,有時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而自發而又靈活的非正式關系卻可以更好地滿足某些要求。
②能夠緩解管理負擔:如果非正式群體協同管理者的工作,則管理者可以省去繁重的監督檢查工作,還可以實施分權。
③對經理的支持可以促進協調合作:提高生產率。
④填補經理能力的空白:例如如果經理不擅長計劃,員工可以以非正式形式幫助經理完成計劃。
⑤會使員工有一種歸屬感:因而可以提高員工滿意度,降低離職率。
⑥員工間相互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渠道:它幫助員工保持聯系,進一步了解工作,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
⑦為員工的情緒宣泄提供了一個安全閥門:通過與他人進行坦誠、友好的討論,員工可以緩解精神壓力。
⑧非正式群體的存在促使經理們計劃和行事更加固詳:因為經理知道非正式群體會限制其濫用職權,而且如果計劃欠周詳,可能會被非正式群體否定。
(3)非正式群體的缺陷
非正式群體也存在許多缺陷:
①往往是小道消息的傳播渠道:人們常常通過非正式的組織傳播流言。
②可能會鼓勵員工消極的態度:一個非正式工作群體雖然可以歡迎、接納并幫助新員工,使新員工感覺良好,但它也可能會抵制、擾亂、排斥其他員工,使他們處于消極的態度。
③往往會抵制變革:群體往往安于現狀,而不愿實施變革。例如,如果過去在專制式的管理下群體需要限制它的生盧力,當實行參與式管理后,群體會認為現在依然需要限制生產力,而不愿意進行改變。
④不直接受控于管理者:它可以在管理者控制范圍之外進行運作。
⑤會造成員工之間和群體之間的矛盾,給組織帶來危害:非正式群體中的矛盾沖突及自私自利會降低工作激情和滿意度,導致生產力低下。
⑥造成員工從眾的一個重要原因:非正式群體的作用在工人日常生活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非正式群體對員工所施加的強大壓力,會使他們遵從已設定的生活規律。
⑦可能引發群體成員的角色沖突:員工可能希望既滿足非正式群體的要求,又滿足雇主的要求,但這兩類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沖突,導致員工的角色沖突。
管理層可以對非正式群體施加影。鼓勵非正式群體健康發展,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避免消極的作用。
2.群體決策
在組織中經常要進行群體決策,因為群體決策往往比-個人決策更為可靠、準確性更高。比如,高層主管們經常要開會共同商討重大事宜;為了解決某項特殊的問題,常常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分析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群體決策的作用和意義越來越被強調。
(1)群體決策與個人決策的比較
①群體決策與個體決策相比有許多優點:(重點)
A.信息全面、完整:群體決策可以收集多個人的意見,利用每個群體成員所擁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資源,綜合多人掌握的信息。
B.選擇余地大: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從各自擅長的角度、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使決策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C.可以降低錯誤發生率:某些群體成員的決策錯誤可能被其他成員發現。
E.提高對最終決策的認同感: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決策,既可以使決策更為穩妥、合理性強,同時也會增加人們對決策認同的可能性,接收并支持決策,促成決策的執行。而且,如果決策的執行人同時也是決策的參與者,可以增加他們的滿足感。
F.增加決策的合法性:群體決策符合民主社會的理念,同事,下級甚至上司都愿意接受群體決策。他們感覺由于這類決策建立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之上,不帶有個人偏見,不是獨裁的產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