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1—60小題,每題1分,共60分。)
1、需要采集有關自變量和因變量資料的調查研究是(A)。
A. 因果關系調研
B. 描述性調研
C. 預測性調研
D. 探索性調研
2、屬于書面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C)。
A. 調研的時間進度
B. 調研的內部因素
C. 調研的方式方法
D. 調研的外部因素
3、目前我國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基本原則是(C)。
A. 確保質量
B. 降低成本
C. 雙向選擇
D. 德才兼備
4、信息具有滯后性的原因是(B)。
A. 信息流總落后于資金流
B. 信息流總落后于物流
C. 物流總落后于信息流
D. 資金流總落后于信息流
5、信息的準確性的另一個含義是(A)。
A. 同一信息具有統一性或唯一性
B. 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唯一性
C. 同一信息具有唯一性或連貫性
D. 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連貫性
6、企業管理體制中的“制”指的是(A)。
A. 企業組織的無形部分
B. 中層管理者之間的關系
C. 不同管理單元的溝通
D. 決策層對整個企業的控制力
7、企業組織的層次與管理幅度的關系是:管理幅度越大,管理的層次(B)。
A. 越多
B. 越少
C. 可能多可能少
D. 不變
8、在工作豐富化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有(A)。
A. 多樣化和任務的整體性
B. 多樣化和任務的協調性
C. 任務的整體性和任務的趣味性
D. 多樣化和任務的趣味性
9、崗位設置的基本原則是(C)。
A. 因人設崗
B. 因制設崗
C. 因事設崗
D. 因利設崗
10、企業各部門對員工的補充需求量主要包括(A)。
A. 由于實際發展所必須增加的人員和由于“自然減員”所需補充的人員
B. 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和由于“自然減員”所需補充的人員
C. 由于實際發展所必須增加的人員和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
D. 由于勞動力價格下降所增加的人員和由于企業經濟性裁員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員
11、人員招聘的最終目的是(D)。
A. 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人力需求
B. 選擇素質高、質量好的人才
C. 招聘到最優的人才
D. 達到組織整體效益的最優化
12、人員配置的根本目的是(A)。
A. 使得個人能力水平與崗位要求相適應
B. 為任何人找到和創造發揮作用的條件
C. 通過個體之間取長補短形成整體優勢
D. 保持所有員工的身心健康
13、招聘一般專業技術人員通常采取的(B)途徑
A. 獵頭公司
B. 人才交流中心
C. 熟人推薦
D. 大學校園
14、以下關于推薦法的闡述中,不正確的是(C)。
A. 使用推薦法招聘成功的概率較大
B. 使用推薦法招聘對候選人的情況比較了解
C. 使用推薦法招聘成本較高
D. 使用推薦法招聘人員素質高,可靠性強
15、與簡歷相比,單位設計的申請表往往(D)。
A. 沒有統一的標準
B. 沒有簡歷有效
C. 增加預選的時間
D. 有利于準確了解候選人的信息
16、面試開始時應從應聘者(A)開始發問。
A. 可以預料到的問題
B. 最預想不到的問題
C. 最難于回答的問題
D. 簡歷中有疑問的地方
17、在應聘人員較多的情況下,為了在短時間內篩選一部分人員最好采用(B)。
A. 面試
B. 筆試
C. 情景模擬
D. 心里測試
18、一般來說,(D)不適于采用情景模擬測試方法進行挑選。
A. 服務人員
B. 事務性工作人員
C. 管理人員
D. 技術操作人員
19、心理測試的結果是對應聘者的(D)的一種評定。
A. 智力水平和個性差異
B. 智力特征和發展潛力
C. 能力特征和個性差異
D. 能力特征和發展潛力
20、通過計算(B)可以分析招聘信息發布的效果。
A. 招聘單價
B. 應聘比例
C. 招聘完成比例(超額完成)
D. 錄用比例(素質高)
21、在考察應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時,最好根據(C)。
A.應聘職位要求進行假設式提問
B.應聘職位要求進行清單式提問
C.應聘者過去工作行為進行舉例式提問
D.應聘者過去工作行為進行開放式提問
22、招聘會的組織能力如何,社會影響力有多大,指的是(A)。
A.招聘會的檔次
B.招聘會面對的對象
C.招聘會的組織者
D.招聘會的宣傳
23、確定員工發展目標時應把其(A)作為重點考慮。
A.個性
B.共性
C.可塑性
D.成長性
24、檢測受訓者對培訓的參與熱情和持久性,可了解受訓者對培訓項目的(B)。
A.接受程度
B.認知程度
C.抵觸程度
D.把握程度
25、在公司大規模投入資源前可通過(A)的培訓,評價一小部分受訓者所獲得的收益。
A.實驗性
B.操作性
C.技術性
D.練習性
26、對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進行分類,要求各類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有(A)。
A.類似性
B.一致性
C.多樣性
D.特殊性
27、(B)用來評價技術或運動技能以及行為方式的水平。
A.認知成果
B.技能成果
C.績效成果
D.情感成果
28、(B)是一種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調查工具之一,其優點在于培訓者與培訓對象親自接觸,對他們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
A.問卷法
B.觀察法
C.訪問法
D.記錄法
29、為了保證培訓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對培訓進行(D)監控和評估。
A.部分
B.整體
C.階段
D.全程
30、通過(C)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負責培訓的人員安排各項訓練活動的先后次序。202頁
A.問卷調查法
B.集體訪問法
C.工作盤點法
D.績效分析法
31、當由咨詢人員或其他的外部供應商來提供培訓服務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考慮培訓項目是針對本企業的(B)。
A.一般需要
B.特定需要
C.個別需要
D.普遍需要
32、在制定績效管理方案時,應根據績效管理的(A)合理地進行方案設計。
A.目標和要求
B.指標和要求
C.目標和內容
D.指示和內容
33、績效管理制度作為績效管理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在擬定起草時,一定要從企業(D)出發。
A.生產規模和管理工作水平
B.實際生產狀況和計劃達到的生產要求
C.生產規模和企業現實生產技術組織形式
D.現實生產技術組織條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34、在起草績效管理制度時應體現(C),這是績效管理的多維性帶來的要求。
A.明確性與具體性
B.相關性與有效性
C.全面性與完整性
D.可操作性與精確性
35、績效管理的實施主要是(D)的職責。
A.企業高層管理者
B.人力資源部門
C.相關部門各級領導
D.領導與各級直線管理人員
36、工作結果對組織有重大影響的活動或大量的重復性活動稱為(D)。
A.關鍵事件
B.要素事件
C.行為要項
D.工作要項
關鍵事件:有效或無效的行為稱為關鍵事件素事件:所有構成工作內容的要素
37、績效考評還須對工作業績以外的內容進行考評,即對企業員工的(C)做出正確評價。
A.綜合素質和對企業做出的貢獻
B.工作態度和對企業的認同程度
C.綜合素質和對企業的認同程度
D.對企業的貢獻和對企業的認同
38、(A)是績效管理的最終落腳點。
A.績效改進計劃
B.評價實施
C.績效面談
D.改進績效的指導
39、(D)不屬于薪酬日常管理的內容。
A.薪酬調查
B.薪酬調整
C.適時計算
D.制定薪酬制度
40、兩個企業的薪酬與崗位評價的關系如下圖,(C)描述是正確的。
A企業的**水平
B企業的**水平
崗位評價點數
A.A企業**制度不利于留住高級管理人才
B.B企業低職級員工**水平低于A企業的低職級員工
C.A企業薪酬差距大于B企業的薪酬**水平
D.從圖中無法比較A企業與B企業的**水平
41、(C)不屬于社會保障系統。
A.軍烈屬撫恤
B.基本養老保險
C.健康保險
D.救濟災民
42、某企業有四個崗位利用成對排列法進行排列,結果是丁高于甲、乙、丙;乙低于甲、丙、丁;丙高于乙,但低于甲、丁,甲、乙、丙、丁的崗位評價由高至低是(D)。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丁甲丙乙
43、某企業的企業文化是關注員工的服務質量,那么薪酬管理原則應是(B)。
A.獎金與銷售收入掛鉤
B.獎金與客戶滿意度評價直接掛鉤
C.高**
D.低**
44、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企業支付勞動者的**不得低于(B)。
A.市場**水平
B.最低**標準
C.25%點處市場平均薪酬水平
D.75%點處市場平均薪酬水平
45、如果某員工在企業工作了15年,被企業解除了勞動合同,那么企業應支付(C)的**。
A.15個月
B.24個月
C.12個月
D.6個月
46、支付相當于員工崗位價值的薪酬,體現了薪酬管理的(B)。
A.對外具有競爭力原則
B.對內具有公正性原則
C.對員工具有激勵性原則
D.分配結果均等原則
47、某企業是知識密集型企業,員工的素質普遍比較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員工的能力,那么企業最有可能實行(B)。
A.基于崗位的**制度
B.基于能力的**制度
C.計件**制
D.提成**制
48、如果企業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支付不低于(C)的**報酬。
A.100%
B.150%
C.200%
D.250%
49、在企業的非正式組織內,存在著以(D)為特征的信息溝通網絡。
A.橫向溝通
B.縱向溝通
C.解釋正式信息
D.傳聞
50、勞動合同中的試用期條款屬于勞動合同的(B)。
A.法定條款
B.約定條款
C.工作期限條款
D.必備條款
勞動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