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下列不屬于培訓技能成果的評估標準的是( )。
(A)勞動效率 (B)定額標準
(C)質量標準 (D)操作規范
58、在評估培訓效果時,( )適用于調查面廣、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并重的調查。
(A)訪談法 (B)問卷調查法
(C)觀察法 (D)電話調查法
59、加權選擇量表法屬于( )績效考評方法。
(A)品質導向型 (B)結果導向型
(C)行為導向型 (D)綜合型
60、在采用合成考評法時,將描述性表格與績效改進計劃合成在一起,其不足之處是( )。
(A)缺乏針對性 (B)不能滿足各類崗位的要求
(C)缺乏導向型 (D)不能進行人員的橫向比較
61、( )表現為被考評者上一個考評期內的評價結果,對其本考評期內的評價產生影響。
(A)后繼效應 (B)暈輪誤差
(C)個人偏見 (D)優先效應
62、( )一般作為生產性組織的主要績效考評指標。
(A)工作效率 (B)成本控制
(C)工作過程 (D)工作成果
63、客戶投訴率屬于( )的績效考評指標。
(A)行為過程型 (B)品質特征型
(C)工作結果型 (D)工作方式型
64、將反映績效考評指標內涵及外延等諸方面的特征進行綜合的績效考評標準為( )。
(A)分解提問標準 (B)綜合等級標準
(C)綜合提問標準 (D)分解等級標準
65、建立戰略導向的KPI體系的意義不包括( )。
(A)有助于員工的自我實現 (B)對戰略導向起牽引作用
(C)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斗志 (D)強調對員工行為的激勵
66、一般來說,根據工作產出設定關鍵績效指標時,所依據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
(A)增值產出的原則 (B)目標導向的原則
(C)結果優先的原則 (D)設定權重的原則
67、( )是基于勝任特征的考評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更全面、深刻。
(A)平衡計分卡 (B)評價中心
(C)行為定位法 (D)360度考評
68、( )的薪酬調查方式更適合于有著良好的對外關系的企業
(A)企業之間相互調查 (B)問卷調查
(C)委托中介機構調查 (D)訪談調查
69、( )是指工作性質和特征相近的若干職組的集合。
(A)職系 (B)職組
(C)職門 (D)職等
70、在完成了崗級劃分之后,對生產性崗位統一列等時,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倒推比較法 (B)基本點數換算法
(C)經驗判斷法 (D)交叉崗位換算法
71、薪點值中由部門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的部分稱為( )。
(A)標準值 (B)固定值
(C)浮動值 (D)基本值
72、以員工的工作業績為基礎支付工資的工資制度稱為( )。
(A)獎勵工資制 (B)提成工資制
(C)技術工資制 (D)績效工資制
73、最不適合采用激勵性工資的工作團隊類型是( )。
(A)平行團隊 (B)交叉團隊
(C)流程團隊 (D)項目團隊
74、( )的工資結構有利于激勵員工提高技術、能力。
(A)以績效為導向(B)以行為為導向
(C)以工作為導向(D)以技能為導向
75、員工的工資與實際績效關系不太大的工資類型是( )。
(A)高彈性類 (B)低彈性類
(C)高風險類 (D)高穩定類
76、可以控制住總體的薪酬成本,但缺乏靈活性的制定薪酬計劃的方法是( )。
(A)從下而上法 (B)從上而下法
(C)由內到外法 (D)由外到內法
77、在勞務派遣中,( )的關系屬于有勞動沒“關系”的實際勞動關系。
(A)接受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 (B)雇主與雇員
(C)勞務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 (D)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
78、下列關于勞務派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勞務派遣單位可以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B)勞務派遣單位有義務將派遣內容告知勞動者
(C)勞務派遣單位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承擔義務
(D)被派遣勞動者管理的特殊性在于避免可能出現的勞動歧視問題
79、實行工資指導線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實現社會公平
(B)逐步提高工資水平
(C)調整、規范工資分配關系
(D)使雇員工資收入隨企業效益增長而增長
80、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的制定步驟包括:①公開發布;②信息采集;③價位制定。排序正確的是( )。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81、在安全生產責任制中,( )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圍內對安全衛生負責。
(A)工人 (B)各職能部門負責人
(C)總工程師 (D)分管安全衛生的負責人
82、職工一方當事人人數為( )以上,有共同爭議理由的勞動爭議稱為集體爭議。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83、勞動爭議處理的原則不包括( )。
(A)合議原則 (B)合法原則
(C)公正原則 (D)及時處理原則
84、以下關于調解意見書說法錯誤的是( )。
(A)它是調解委員會單方的意思表示 (B)它對爭議雙方沒有約束力
(C)它是勞動爭議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 (D)它是雙方達不成協議的結果
85、仲裁裁決書自雙方當事人收到之日起的( )內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即發生法律效力。
(A)3日 (B)5日
(C)7日 (D)15日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