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病人的護理
病因及分類:
1.按梗阻發生的基本病因可分為:機械性、動力性、血運性
(1)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由于腸腔堵塞(如蛔蟲團、糞石堵塞)、腸壁病變(如腫瘤)、腸管受壓(如腸粘連、疝嵌頓)等原因引起腸腔狹窄,使腸內容物通過發生障礙。以下三種最為常見
1)粘連性腸梗阻:常在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等(腹膜有修復作用,形成纖維性粘連)引起腸粘連的基礎上,由于腸功能紊亂、飲食不當、劇烈活動、體位突然改變等因素誘發腸梗阻的發生,臨床上有典型的機械性腸梗阻表現。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期間需嚴密觀察病情,若癥狀加重或有腸絞窄表現,應及時手術治療。
2)腸扭轉:腸扭轉是一段腸袢沿其系膜長軸旋轉而致的閉袢性腸梗阻。小腸扭轉多見于青壯年,常在飽食后劇烈運動時而發病。表現為突發臍周劇烈絞痛,常牽涉至腰背痛,頻繁嘔吐,腹脹不對稱,病人早期即可發生休克。腹部檢查有時可捫及壓痛的擴張腸袢,腹部X線檢查可見空腸和回腸換位或“假瘤征”等影像特點。因腸扭轉極易發生絞窄性腸梗阻,故應及時手術治療。
3)腸套疊:一段腸管套入其相連的腸腔內稱為腸套疊。多見于2歲以內的兒童,以回腸末端套入結腸最多見,常為突然發作劇烈的陣發性腹痛,伴有嘔吐和果醬樣血便,腹部可捫及臘腸形腫塊,并有壓痛。X線空氣或鋇劑灌腸檢查,可見到空氣或鋇劑在套疊遠端受阻呈“杯口狀”陰影。早期可用空氣或鋇劑灌腸復位。如復位不成功,或病期已超過48小時,或出現腸壞死、腸穿孔,應及時手術治療。
(2)動力性腸梗阻:是由于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功能紊亂導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可分為麻痹性腸梗阻和痙攣性腸梗阻。
(3)血運性腸梗阻:較少見,由于腸系膜血管受壓、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痹。
2.按腸壁有無血運障礙分為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指不僅有腸內容物通過受阻,同時發生腸管血運障礙。
3.按梗阻程度分為完全性腸梗阻和不完全性腸梗阻。
4.按病情緩急可分為急性腸梗阻和慢性腸梗阻。
5.其他分類方法:按梗阻部位分為高位腸梗阻和低位腸梗阻。
相關推薦:
關注:2014年護士執業資格成績查詢 2014年護士執業資格真題征集 護士執業資格合格標準
(責任編輯:c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