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臨床外科護理學》知識點匯總(持續更新中)
2019護士資格考試《臨床外科護理學》知識點:損傷病人的護理
損傷病人的護理
1、(選擇)創傷按皮膚完整性分類:
(1)閉合性損傷:損傷后皮膚或黏膜保持完整。a.挫傷 b.扭傷 c.擠壓傷 d.震蕩傷 e.關節脫位和半脫位 f.閉合性骨折 g.閉合性內臟傷
(2)開放性損傷:損傷部位皮膚或黏膜有破損。a.擦傷 b.刺傷 c.切割傷d.撕裂傷
2、(MJ)創傷愈合的類型:
*一期愈合:又稱原發愈合。傷口組織的修復以原來的的細胞為主,僅含少量纖維組織,傷口邊緣整齊、嚴密、呈線狀,組織結構和功能修復良好。多見于創傷程度輕、范圍小、無感染的傷口或創面。
*二期愈合:又稱瘢痕愈合。傷口組織的修復以纖維組織為主,需周圍上皮逐漸覆蓋或植皮后才能愈合。此類愈合對局部組織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多見于傷口組織缺損較大、發生化膿性感染或有異物存留的傷口。
3、(會舉例)影響創傷愈合的因素:
①局部因素:傷口感染是最常見的影響因素。a細菌感染;b傷口內異物存留;c血運障礙;d傷口特點:如傷口引流不暢或創口位于關節處等。
②全身性因素:a年齡;b慢性疾病;c營養狀況;d藥物,如大量使用皮質激素;e免疫功能低下。
4、創傷的臨床表現
(1)局部表現 :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傷口出血、功能障礙;
(2)全身表現 :體溫升高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
5、創傷的處理原則;優先搶救生命
6、(MJ/選擇)擠壓綜合癥:凡肢體受到重物長時間擠壓致局部肌肉缺血缺氧改變,繼而引起肌紅蛋白血癥、肌紅蛋白尿、高血鉀和急性腎衰為特點的全身性改變,稱為擠壓綜合癥。
7、燒傷臨床分期:急性體液滲出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復期、康復期。
8、國內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1)中國九分法:(頭、面、頸)3、3、3,(雙上臂、雙前臂、雙手 )7、6、5,(軀干前、后、會陰)13、13、1,(雙臀雙大腿、雙小腿、雙足) 5、21、13、7 注:成年女性雙足及雙臀各位6%;
*小兒頭頸部 面積:9%+(12-年齡)%;小兒雙下肢 面積:46%-(12-年齡)%
(2)手掌法:傷員本人五指并攏的手掌面積約為體表總面積的1%,五指自然分開的手掌面積約為1.25%。
9、(掌握)燒傷嚴重程度判斷
輕度燒傷:總面積在9%以下的Ⅱ度燒傷;
中度燒傷:Ⅱ度燒傷總面積10%~29%,或Ⅲ度燒傷在10%以下;
重度燒傷:Ⅱ度燒傷總面積30%~49%,或Ⅲ度燒傷11%~19%;或總面積、Ⅲ度燒傷面積雖未達到上述范圍,但若合并有休克、吸入性損傷或有較重復合傷者;
特重燒傷:總面積在50%以上,或Ⅲ度燒傷在20%以上,或存在較重的吸入性損傷、復合傷等。
10、燒傷局部臨床特點
(1)紅斑性,I度:又稱紅斑燒傷。無水皰,燒灼癢痛,皮膚紅斑
(2)II度(水皰性),淺II度:有水皰,水皰較大、壁薄,基底潮紅,劇痛;
深II度:水皰較小,皰壁厚,基底紅白相間,拔毛樣痛,可見網狀血管栓塞
(3)焦痂性,III度:無水皰,皮革樣創面,焦痂,痂下有樹枝樣栓塞的血管,無痛覺,復合后有瘢痕,影響功能。
11、補液總量:(1)傷后第1個24小時補液量=體重(kg)×燒傷面積×1.5ml(兒童為1.8ml,嬰兒為2ml )+ 2000ml(兒童60~80ml/kg,嬰兒100ml/kg)
(2)傷后第2個24小時= 1/2(第1個24小時電解質液和膠體液)+2000ml(生理需要量) 【例如:某病人,體重60kg;淺Ⅱ度燒傷,面積為50%,傷后第一個24h補液總量為 50×60×1.5+2000=6500(ml),其中膠體液為 50×60×0.5=1500ml,電解質液為 50×60×1=3000ml,水分為2000ml,補液總量的一半3250ml在傷后8h 內輸入】
12、補液種類(補液的順序:先晶后膠,先快后慢,見尿補鉀)
(1)膠體液和電解質液的比例為1:2,廣泛深度燒傷者與小兒燒傷其比例可改為1:1
(2)膠體液首選血漿 (3)電解質溶液首選平衡鹽液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