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護士執業資格《基礎護理學》復習講義:第八節(三)
第八節 病人飲食的護理
三、鼻飼法
(一)概念和目的
1.概念 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內,經管灌注流質食物、水分及藥物的方法。
2.目的 供給不能經口進食的病人流質食物、水分及藥物。適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狹窄、食管氣管瘺、拒絕進食的病人,以及早產兒、病情危重的嬰幼兒和某些手術后或腫瘤病人。
(二)操作方法
1.插入胃管的方法
(1)在評估的基礎上,準備用物。
治療盤內備:①鼻飼包:內放治療碗1個,鑷子1把,壓舌板1個,彎盤1個,胃管1條,30~50ml注射器1副,治療巾1塊,紗布2塊,止血鉗1把,液態石蠟;②彎盤1個,棉簽,膠布,夾子,聽診器,溫開水,流質飲食200ml(溫度38~40℃)。
(2)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病人,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過程及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3)病人取半坐臥位、坐位或仰臥位,頜下鋪治療巾,酌情取義齒。
(4)選擇通氣側鼻腔,清潔鼻腔。
(5)打開鼻飼包,取出胃管,測量插管長度并作標記。測量方法有兩種:①從發際到劍突的距離;②從耳垂至鼻尖再到劍突的距離。成人插入胃內的長度約45~55cm。
(6)潤滑胃管前段,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
1)當導管插至咽喉部(14~16cm處),囑病人做吞咽動作,可順利將導管插入,直至所標記處。
2)如病人出現惡心,應暫停插管,囑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動作;如插入不暢,應檢查口腔,觀察胃管是否盤在口中;如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現象,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胃管。
(7)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應注意:①在插管前,應協助病人去枕,將頭后仰;②當胃管插至14~16cm時,用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盡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順利通過食管口。
(8)胃管插至所標記處,先證實胃管在胃內,方法有三種:
1)將胃管末端接無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
2)將導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無氣泡溢出。如有大量氣泡,證明已誤入氣管。
3)將聽診器放在病人胃部,用無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氣,聽到有氣過水聲。
(9)用膠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頰部。
(10)灌注食物及藥物,方法是:先注入少量溫開水,再緩慢注入流質食物或藥物,注入后,
再注入適量溫開水沖洗胃管,以避免食物存積管腔中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管腔。
(11)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夾緊后用別針固定于病人枕旁。
(12)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鼻飼用物每餐后清洗,每日消毒一次。
(13)洗手,記錄插管時間、病人的反應、鼻飼液的種類及每餐飲食量。
2.拔出胃管的方法 病人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換胃管時,應拔出胃管。
(1)將彎盤置于病人頜下,用夾子夾緊胃管末端(避免拔管時,液體反流入呼吸道),放入彎盤內,輕輕揭去固定的膠布。
(2)用紗布包裹近鼻孔處的胃管,囑病人做深呼吸,在病人呼氣時拔管,邊拔邊擦,到咽喉部時迅速拔出。
(3)全部拔出后,將胃管放入彎盤內,清潔病人口、鼻及面部,擦拭膠布痕跡。
(4)協助病人漱口,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
(5)洗手,記錄拔管時間、病人的反應。
3.注意事項
(1)插入胃管會給病人帶來很大心理壓力,因此插管前應進行有效溝通,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使其愿意合作。
(2)插管時,動作應輕、穩,當胃管通過食管的三個狹窄處,即環狀軟骨水平處、平氣管分叉處、食管通過膈肌處時,更應輕、慢,以免損傷食管黏膜。
(3)插管后,必須先證實胃管在胃內,方可灌注食物。
(4)通過鼻飼管給藥時,應先核對藥物,將藥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5)鼻飼量每次不應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
(6)長期鼻飼的病人,應每日進行口腔護理,胃管每周更換。方法是:晚上最后一次鼻飼后,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側鼻孔插入。
(7)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靜脈曲張或梗阻,以及鼻腔、食管手術后的病人禁用鼻飼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