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
本節考點:
1.病因和發病機制
2.臨床表現
3.輔助檢查
4.護理措施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常見病,此病初次發作可在任何年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因和誘因
(1)過敏原:以吸入為主,如花粉、塵螨、動物的毛屑、二氧化硫、氨氣等各種特異和非特異性的吸入物。
(2)感染:也是哮喘急性發作常見的誘因,如病毒、細菌、原蟲、寄生蟲等感染。
(3)魚、蝦蟹、蛋類、牛奶等食物。
(4)其他:氣候變化、某些藥物、劇烈運動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誘發哮喘。
2.發病機制 速發型及遲發型哮喘發生均與氣道的變應性炎癥有關。
在哮喘發病中,多種細胞參與此過程,---有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這些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如組胺、乙酰膽堿、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前列腺素等物質參與作用---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氣道黏膜水腫,腺體分泌增多,---引起支氣管廣泛狹窄、阻塞及哮喘發作。
氣道的變應性炎癥直接損傷氣道上皮、上皮內神經末梢裸露,引起氣道高反應性,使哮喘反復發作,難以緩解。
(二)臨床表現
典型發作:發病前多有干咳、打噴嚏、流淚等現兆,隨即胸部緊悶,繼而出現發作性呼氣性呼吸困難,伴有哮鳴音,痰粘稠、不易咳出,病人常被迫坐起。發作嚴重時,表現為張口抬肩、大汗、喘氣費力、煩躁不安。甚至發紺。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嚴重的哮喘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經治療不易緩解者,稱之為哮喘持續狀態。
(三)輔助檢查
1.血象檢查 發作時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并發感染者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動脈血氣分析
3.X線檢查 哮喘發作時兩肺透亮度增加。
4.痰液檢查 涂片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及黏液栓;并發細菌感染時,痰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有助病原菌診斷和治療。
(四)治療原則
1.消除過敏原及引起哮喘的刺激因素。
2.應用支氣管解痙劑
(1)β2受體激動劑 沙丁胺醇為輕度哮喘的首選藥,平喘效果迅速,可口服制劑或氣霧劑吸入。
(2)茶堿類 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是中效支氣管擴張劑。常用口服,必要時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注入或滴入。本藥有較強的堿性,局部刺激性強,不宜肌肉注射。靜脈用藥速度過快或濃度過高,可強烈興奮心臟,引起頭暈、心悸、心律失常、血壓劇降,嚴重者可致心跳驟停。畸形心肌梗死及血壓降低者禁用。
(3)抗膽堿能藥物:如異丙托溴胺,具有舒緩支氣管、減少分泌物分泌的作用。與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對于夜間哮喘、痰多的病人尤其適用。
3.控制哮喘發作的抗炎藥物
(1)糖皮質激素:是當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用于中、重度哮喘,其作用抑制氣道變應性炎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
常用:潑尼松口服30~40mg/d,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10mg/d,然后停用。重癥者應及早靜脈給予琥珀氫化可的松或氫化可的松,病情控制后改為口服激素,一般不宜長期應用。
(2)色甘酸鈉及尼多酸鈉:是一種非糖皮質激素抗炎藥。對預防運動和過敏原誘發的哮喘最有效。
(3)抗生素:
(五)護理措施
1.提供安靜、舒適,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濕度在50%~60%,室溫維持在18~22℃,保持空氣流通,不擺放花草,不使用羽毛制品。
2.給予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魚、蝦、蛋等可能誘發哮喘的食物。
3.鼓勵病人飲水,水量>2500ml/d。以補充丟失的水分,稀釋痰液,防止便秘。重癥者應給予靜脈補液,注意補液速度,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情況。
4.定期協助病人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時,遵醫囑給予祛痰藥物或使用蒸氣吸入。無效者可用負壓吸引器吸痰。哮喘病人不宜使用超聲霧化吸入,因霧液刺激可使支氣管痙攣使哮喘癥狀加重。
5.為病人調整舒適的坐位和半坐位,或于床上放置一橫跨病人腿部的小桌,令其伏于桌上,以減少疲勞。
6.給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明顯者遵醫囑給病人低流量鼻導管持續吸氧,注意濕化吸氧。
7.常見并發癥為感染、呼吸衰竭及自發性氣胸。
8.預防哮喘復發。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