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中大護士資格考試網編輯整理的2014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消化系統輔導資料,希望對參加2014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的學員有所幫助,更多護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盡在中大網校。
肛瘺病人的護理
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后易形成肛瘺,膿腫形成是直腸肛管周圍炎癥的急性階段。而肛瘺則是慢性期。
一、病因及分類
(一)病因
肛瘺是指直腸下部或肛管與肛周皮膚間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常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的后果,可由膿腫自行潰破或切開引流后形成,少數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或由損傷引起。典型的肛瘺由內口、瘺管、外口3部分組成,其內口多位于齒狀線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膚。
(二)分類
1.根據瘺口與瘺管的數目分
(1)單純性肛瘺:只存在單一瘺管。
(2)復雜性肛瘺:存在多個瘺口和瘺管,甚至有分支。
2.根據瘺管所在的位置分
(1)低位肛瘺:瘺管位于外括約肌深部以下,包括低位單純性肛瘺和低位復雜性肛瘺。
(2)高危肛瘺:瘺管位于外括約肌深部以上,包括高位單純性肛瘺和高位復雜性肛瘺。
二、臨床表現
1.疼痛 多為隱痛不適。急性感染時,有較劇烈的疼痛。
2.瘺口排膿 瘺口經常有膿液排出,在膿液排出后,外口可以暫時閉合;當膿液積聚到一定量時,再次沖破外口排膿,如此反復發作。
3.發熱 肛瘺引流不暢時,膿液積聚,毒素吸收可引起發熱、頭痛、乏力等表現。
4.肛周瘙癢 瘺口排出的膿液刺激肛周皮膚,使肛門部潮濕、瘙癢,久之可形成濕疹。
三、輔助檢查
1.直腸指檢 瘺管位置表淺時可觸及硬結樣內口及條索狀瘺管,在內口處有輕壓痛。
2.內鏡檢查 肛門檢查時可發現內口。
3.特殊檢查 若無法判斷內口位置,可將白色紗布條填人肛管及直腸下端,并從外口注入美藍溶液,根據染色部位確定內口。
4.實驗室檢查 當發生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時,病人血常規檢查可出現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的增高。
5.影像學檢查 做碘油瘺管造影檢查可明確瘺管分布。
四、治療原則
手術切除。原則是切開瘺管,敞開創面,促進愈合。手術方法包括:
1.瘺管切開術或瘺管切除術適用于低位肛瘺。
2.掛線療法 適用于高位單純性肛瘺的治療或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輔助治療。
五、護理問題
1.便秘 與疼痛懼怕排便有關
2.皮膚完整性受損 與肛周皮膚瘙癢有關
3.潛在并發癥 傷口感染、肛門狹窄、肛門失禁等
六、護理措施
1.保持大便通暢
(1)飲食: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多進新鮮果蔬;多飲水。
(2)養成良好排便習慣:術后病人因懼怕疼痛,常拒絕排便,應向其解釋術后排便的意義,在有意排便時應及時排便;可口服緩瀉劑,必要時應用止痛劑以緩解疼痛。
2.加強肛周皮膚護理
(1)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囑病人局部皮膚瘙癢時不可用指甲抓,避免皮膚損傷和感染。
(2)溫水坐浴:手術后第二天開始,每日早晚及便后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浴后擦干局部,涂以抗生素軟膏。
(3)掛線后護理:囑病人每5~7天至門診收緊藥線,直到藥線脫落。脫線后局部可涂生肌散或抗生素軟膏,以促進傷口愈合。
3.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定期行直腸指診,以及時觀察傷口愈合情況。為防止肛門狹窄,術后5~10天內可用示指擴肛,每日一次,肛門括約肌松弛者,術后3天起指導病人進行提肛運動。
七、健康教育
1.局部清潔,常作肛門坐浴。
2.直腸肛管疾病應及時治療,并耐心堅持治療至治愈為止。
3.囑病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201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時間 護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護士資格考試培訓 考試教材
(責任編輯:x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