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中大護士資格考試網編輯整理的2014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消化系統輔導資料,希望對參加2014年護士資格證考試的學員有所幫助,更多護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盡在中大網校。
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即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由于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為消化性潰瘍。
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DU)較胃潰瘍為(GU)多見
一、病因
概括起來,是胃、十二指腸局部黏膜損害因素和黏膜保護因素之間失去平衡所致
1.幽門螺桿菌感染(Hp) 為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發病原因。消除Hp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復發率。
2.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損害因素中,胃酸與胃蛋白酶,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占主導地位。
3.藥物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
4.飲食失調: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飲料可引起黏膜的物理性和化學性損傷。
不定時的飲食習慣會破壞胃酸分泌規律。
飲料與烈酒除直接損傷黏膜外,還能促進胃酸分泌,咖啡也能刺激胃酸分泌。
5.精神因素持久和過度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
6.吸煙
7其他:遺傳因素研究發現,0型血型者比其他血型容易患DU。
總之,胃酸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在臨床上以慢性病程、周期性發作、節律性上腹痛為特點,季節發作,容易復發。
(一)癥狀
*1.上腹部腹痛 是消化性潰瘍主要癥狀。
(1)部位:GU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正中或偏左。
DU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
(2)性質:多為隱痛、脹痛、燒灼痛、鈍痛、劇痛或饑餓樣不適感。
(3)范圍:手掌大小
(4)疼痛具有節律性:與飲食關系密切
GU疼痛:常在進餐后1/2~1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后逐漸緩解,至下次進餐前疼痛消失,
典型節律:進食-疼痛-緩解。
DU疼痛: 進餐后3~4小時出現,為饑餓痛.空腹痛或夜間痛,
典型節律:疼痛-進食-緩解。
2.其他胃腸道癥狀可表現為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的癥狀,以GU較DU為多見。
3.全身癥狀可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如失眠、多汗等,也可表現為營養不良的癥狀如消瘦、貧血等。
(二)體征
緩解期多無明顯體征,發作時于上腹部有固定壓痛點。
(三)并發癥
1.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多見于十二指腸潰瘍
2.穿孔:最常發生于十二指腸潰瘍。
表現:為腹部劇痛和急性腹膜炎的體征。當潰瘍疼痛變為持續性,進食或用制酸藥后長時間疼痛不能緩解,并向背部或兩側上腹部放射時,常提示可能出現穿孔。
3.幽門梗阻:多見于十二指腸潰瘍
表現:為餐后上腹部飽脹,頻繁嘔吐宿食
4.癌變:少數GU可發生癌變,尤其是45歲以上的病人。
三、輔助檢查
(一) 胃鏡檢查與黏膜活檢 對消化性潰瘍有確診價值
(二) X線鋇餐檢查:直接征象為龕影,是診斷潰瘍的重要依據。
(三)幽門螺桿菌的檢查
(四)胃液分析
GU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DU病人則常有胃酸分泌過高。
(五)糞便隱血試驗
活動性DU或GU常有少量滲血,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經治療1~2周內轉陰,
若GU患者糞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應懷疑有癌變可能。
四、治療原則
1.消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 DU復發與Hp感染關系密切。
質子泵阻滯劑或膠體鉍劑與抗菌藥物(如氨芐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三聯治療,根除Hp。
2減少損害因素,降低胃內酸度的藥物
(1)H2受體拮抗劑:能阻止胃酸分泌。
常用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不良反應較少,主要為乏力、頭昏、嗜睡和腹瀉。
(2)質子泵阻滯劑:作用最強的胃酸分泌抑制劑,以奧美拉唑(洛賽克)為代表。
(3)制酸劑:常用藥物有氫氧化鋁、碳酸氫鈉、氫氧化鎂合劑等。
3.保護粘膜的藥物
(1)膠體次枸櫞酸鉍:
作用;在酸性環境中,在潰瘍面形成一層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襲的保護屏障。
還具有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常用:枸櫞酸鉍鉀
(2)硫糖鋁:對黏膜起保護作用。
(3)前列腺素:因價格昂貴,不作為治療首選的藥物。
4 手術治療
(責任編輯:x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