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順利通過2013年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考試,小編特編輯整理了2013年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考試科目《投資建設項目決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問題及改進對策知識點,希望在2013年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師考試中,助您一臂之力!
一、可行性研究及其作用
可行性研究作為一種系統方法,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我國在總結基本建設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研究和借鑒國外經驗,于1983年將可行性研究正式納入了基本建設程序,從而明確了項目投資決策前的研究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
可行性研究是對擬建項目在資金、技術、人員、工程條件、投資環境及預期市場效益等多個方面進行項目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分析論證,全方位考察資源配置能力與資源配置效率的協調性及實現程度,在經濟和社會雙重利益的基點上決策最佳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內容主要分為市場分析、技術分析、財務分析和國民經濟分析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包括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市場趨勢綜合分析;技術分析包括項目和企業概況審查,資源條件,工程和水文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廠址選擇條件,環境保護措施,工藝和設備的選擇等;財務分析主要指企業層面的微觀經濟效益分析;國民經濟分析主要指宏觀經濟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作為基本建設程序中建設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可行性研究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講科學發展觀,首先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事物本身的科學規律,這就要求建設項目投資要重視可行性研究,真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決策。另外,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是新世紀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現在項目建設中,要求可行性研究把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作為重點內容,這不僅僅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子孫后代負責。
第二,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和編制設計任務書的依據。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就是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確定合理的投資結構,通過對若干個投資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做出最優選擇,這個過程的依據就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僅對擬議中的項目進行系統分析和全面論證,判斷項目是否可行,還要進行反復比較,尋求最佳建設方案,避免方案多變造成人、物、財的巨大浪費和時間的延誤。這就需要嚴格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的審批制度,確保報告的質量和足夠的深度。假如在設計初期不能提出高質量的、切合實際的設計任務書,不能將建設意圖用標準的技術術語表達出來,自然也就無法有效地控制設計全過程。
第三,可行性研究是項目建設單位籌措資金的重要依據。凡是應向銀行貸款或申請國家補助資金的項目,必須向有關部門報送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銀行或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對可行性研究進行審查,并認定項目確實可行后,才同意貸款或進行資金補助。如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以及我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建設項目申請貸款的先決條件。
第四,可行性研究是建設單位與各有關部門簽訂各種協議和合同的依據。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確定的項目實施方案框架內,落實項目的各項工作,并與設計、監理、施工、供應、資金融通等單位簽訂有關合同。因此,可行性研究是建設單位與項目參與各方簽訂合同的依據,同時也為上級主管部門提供了定向決策的依據。通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在掌握詳實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可行性研究報告》,有理、有據的論證涉及新建項目的各項因素,提高分析的說服力和可信度。考試論壇
第五,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進行工程設計、設備訂貨、施工準備等基本建設前期工作的依據。可行性研究對所要建設的項目規劃出實際性的建設藍圖,即較詳盡的規劃出此項目的規模、總體布置、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勞動定員、三廢治理、建設工期、投資概算、技術經濟指標等內容,根據這些內容可以進行其他建設前期工作。
第六,可行性研究是國家各級計劃綜合部門對固定資產投資實行調控管理,編制發展計劃、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改造投資的重要依據。由于建設項目尤其是大中型項目考慮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圍廣、投入的資金數額大,可能對全局和當地的近、遠期經濟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必須對這些項目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作為計劃綜合部門實際對固定資產投資調控管理和編制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依據,并施以一定的調控管理。
二、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可行性研究近年來在我國各類建設項目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對有效控制投資、保證科學決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一些問題應引起高度的重視。例如,有的項目工期一拖再拖,投資一增再增,仍然難以建成;有的項目雖然建成,但不能達標達產,達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工作粗糙,沒有科學、客觀、公正地提供依據充足、內容完整、實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對這一嚴酷的事實,我們有必要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其改進對策,以便更好地為投資決策服務。
1、可行性研究的依據不充分
有的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沒有依據國家、地區及行業等的長遠規劃;沒有依據國家的產業政策;沒有項目建議書及其批文;大中型骨干項目沒有依據資源報告;需利用礦產資源的項目,沒有國家批準的礦藏資源報告;建設投資估算沒有主要設備的咨詢價格資料,沒有依據相應的工程造價的定額、標準;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沒有依據必要的財務指標和參數等。
2、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不完整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應該包括:項目概況、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市場預測、項目建設選擇及建設條件論證、項目規劃方案、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項目外部配套建設、環境保護、勞動保護與衛生防疫、消防、節能、節水、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經濟、社會效益、項目建設周期及工程進度安排、結論等。但實踐中存在應設的篇章缺少或篇章中的內容不全等現象。例如,有的沒有節能篇,有的沒有環境保護篇,有的沒有項目建設進度計劃,有的缺少方案比選及其推薦方案的論述,也沒有風險分析。
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夠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研究報告中應該包括的篇章都寫了,但研究得不深不透,論點不鮮明,論據不充分,論述不詳細,定性描述多,定量計算差,致使可行性研究 “走過場”或只重視技術方案的評估而忽視經濟效益分析評價的現象。例如,缺少生產規模確定原則和計算過程;缺少設計方案的確定原則;缺少主要設備的計算方法;節能篇中只是輕描淡寫,缺少具體的節能措施和節能指標;環境保護仍沿用作廢的標準,缺少具體的環保措施;在經濟評價中,對基礎數據的來源不調查,不研究,不分析其可靠性和真實性等,這些問題使評估者難以從可行性研究中找出研究的要點和結論。
4、可行性研究報告缺乏獨立性、公正性和客觀性
一些受托單位或咨詢機構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投審批者所好,掩蓋矛盾和風險,為“可行”而研究,報喜不報憂,缺乏公正性和客觀性。如有的有意壓低建設投資額,降低投資估算;有的有意壓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的不分析風險,或有意降低風險;有的不重視多方案的論證與比較,可行性方案單一,沒有挑選余地;或雖有幾個方案,但論證時帶有傾向性的側重論證某一方案,對其他方案研究不深,分析對比簡單,常常一帶而過。
5、可行性研究過程不規范
進行可行性研究時,需要由各方面的人才,如工程師、規劃師、經濟師等組成專門的可行性研究小組,對建設項目從各個角度是否可行進行考察和分析論證。可是,有些項目根本沒有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組,只是由建設單位自己憑主觀經驗編寫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交給上級部門,草草了事。有的建設項目雖然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小組,但其成員不是缺少工程師,就是缺少經濟師,對可行性研究工作沒有給與應有的重視。
6、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指標等不夠合理和科學
建設項目的經濟可行性研究依賴于大量的數據,采用一定的評價指標進行論證,但在論證過程中,基礎數據的可靠性和計算方法的科學性是困擾可行性研究可信度的大問題。例如,低估投資預算,高估收益,夸大技術和產品的先進性,縮短建設期和效益回收期,選擇次要和輔助評價指標,回避主要指標,忽視敏感性分析和風險分析,評價方法單一,采用人工計算方法,不利于基礎數據調整和多變量分析。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 成績查詢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