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發展歷程
萌芽和早期發展時期(1985-1997年)
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批由中資或外資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的“中國概念基金”相繼推出,這些“中國概念基金”一般是由國外及我國香港等地基金管理機構單獨或者與境內機構聯合設立,投資于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或者中國內地企業的股票。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境外“中國概念基金”與中國證券市場初步發展的影響下’在地方政府和當地人民銀行的支持下,國內基金開始發展,在1992年前后形成了投資基金熱。1992年6月,深圳市率先公布了《深圳市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同年11月經深圳市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了深圳市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封閉式基金——天驥基金,規模為5.81億元人民幣。1992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準的國內第一家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正式設立,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我國首只在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資基金。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基金,募集規模1億元人民幣,60%投向淄博鄉鎮企業,40%投向上市公司。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基金主管機關,進行基金的審批設立以及運作監管。這一階段成立的基金數量共有79只,總資產90多億元,投資者約120萬戶,大部分是在1992隼前后成立的。相對于1997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后發展起來的證券投資基金,習慣上將1997年以前設立的基金稱為“老基金”。
處于探索階段的基金在運作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培養了一批基金管理從業人才,但是也存在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規范,基金普遍存在法律關系不清、無法可依、監管不力的問題。這一時期,我國沒有完整統一的證券和基金法律法規,只有兩部地方性基金法規。基金的發起和運作普遍不規范。二是“老基金”資產大量投向了房地產、企業法人股權等,因此實際上可算是一種產業投資基金,而非嚴格意義上的證券投資基金。三是“老基金”深受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實業投資無法變現以及貸款資產無法回收的困擾,資產質量普遍不高o總體而言,這一階段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帶有很大的探索性、自發性與不規范性。
編輯推薦:
最方便的刷題平臺!基金準題庫一站式解決做題、聽課兩大需求!!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基金從業
[無憂通關班]
3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不過退費高端服務
基金從業
[金題通關班]
2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圖書贈送校方服務
基金從業
[金題強化班]
1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