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第七章貨幣供求及其均衡第二節貨幣供給的學習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學習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三、貨幣供給機制
(一)貨幣供給過程
1.貨幣供給的決定
現代信用制度下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 基礎貨幣(B)與貨幣乘數(m)。Ms=m·B。
貨幣供給與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成正比。
2.基礎貨幣的決定
(1)基礎貨幣的構成
基礎貨幣又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或貨幣基礎,是非銀行公眾所持有的通貨(C)與銀行的存款準備金(R)之和。弗里德曼和施瓦茲認為,高能貨幣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能隨時轉化為存款準備金,
不具備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貨幣。
B=C+R
基礎貨幣量一般用B表示:其中,存款準備金包括商業銀行持有的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一般用R表示;流通中的通貨等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發行,一般用C表示。基礎貨幣的表達式:B=C+R=流通中的通貨+存款準備金,而R又包括活期存款準備金Rr ,定期存款準備金Rt ,以及超額準備金Re 。所以,全部基礎貨幣方程式可表示為:B=C+Rr+Rt+Re。
(2)貨幣存量(供應量)的影響因素
基礎貨幣量、銀行存款與其準備金的比例、存款與通貨的比率都會引起貨幣存量的同方向變化。這三個因素是由公眾、銀行、貨幣當局三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分別決定的。
(3)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
基礎貨幣的構成雖然比較復雜,但都是由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創造的,可以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包括: (1)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貸款;(2)收購金、銀、外匯等儲備資產投放的貨幣;(3)購買政府部門(財政部)的債券。
如果中央銀行能夠有效控制基礎貨幣B的投放量,那么,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關鍵,就在于中央銀行能否準確測定和調控貨幣乘數。
3.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確定
貨幣乘數m是貨幣供應量Ms 同基礎貨幣B的比率。亦即每一基礎貨幣的變動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倍增或倍減。所以,凡是影響基礎貨幣B的因素,都是影響貨幣乘數m的因素。因而,我們可以利用基礎貨幣總公式,推導出貨幣乘數m。
如果用Ms 代表貨幣供給,用B代表基礎貨幣,m代表貨幣乘數,則可得出下列公式:
MS=m·B或m=MS/B
設:提現率h,活期存款準備率r,超額準備率e,定期存款準備率t,以及定期存款Dt與活期存款Dd的比率s。
式中, 1/(h+r+t·s+e)即為基礎貨幣擴張為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倍數。令其為m,即:
m=1/(h+r+t·s+e)
可以看出,提現率h,活期存款準備率r,超額準備率e,定期存款準備率t,以及定期存款Dt與活期存款Dd的比率s的提高,會降低貨幣乘數。
(2)不同層次的貨幣量對基礎貨幣的乘數(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為例)
①M0 對基礎貨幣的乘數
式中,h/(h+r+t·s+e) 就是M0 對基礎貨幣B的乘數,令其為m0 ,即:m0=h/(h+r+t·s+e)
②M1 對基礎貨幣的乘數
式中,(1+h)/(h+r+t·s+e) 即為M1 對基礎貨幣B的乘數。令其為m1 ,即:
m1=(1+h)/(h+r+t·s+e)
③M2 對基礎貨幣的乘數
式中,(1+h+s)/(h+r+t·s+e) 即為M2 對基礎貨幣B的乘數。令其為m2 ,即:
m2=(1+h+s)/(h+r+t·s+e)
中央銀行不但可以通過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法定準備率政策等手段有效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改變貨幣供應量,而且還可以利用差別利率等政策,調節或改變貨幣量在各個層次的分布結構,借以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實現貨幣流通正常化。
【例題1·單選題】在中央銀行體制下,貨幣供應量等于( )。
A.原始存款與貨幣乘數之積
B.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
C.派生存款與原始存款之積
D.基礎貨幣與原始存款之積
【答案】B
【解析】如果用 代表貨幣供給,用B代表基礎貨幣,m代表貨幣乘數,則可得出以下公式:MS=m·B,所以正確答案為B。
【例2·單選題】(2011真題)根據貨幣供給機制,貨幣供應量等于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 )。
A.和
B.乘積
C.差額
D.商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供應量的計算公式。貨幣供應量(Ms)=基礎貨幣(B)×貨幣乘數(m)。
【例3·單選題】(2011真題)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加流通中的現金等于( )。
A.基礎貨幣
B.庫存現金
C.法定存款準備金
D.超額準備金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基礎貨幣的表達式。基礎貨幣的表達式:B=C+R=流通中的通貨+存款準備金。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