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定義
考試內容:掌握貨幣政策的定義。
貨幣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國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政策目標;②實現目標所運用的政策工具;③預期達到的政策效果。
(二)貨幣政策目標
考試內容:掌握貨幣政策目標的內容;熟悉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及其政策含義。
中央銀行在運用貨幣政策進行金融宏觀調控時,主要是通過調控貨幣供給來影響經濟生活的。
貨幣政策目標包括:
1.穩定物價。又稱為“穩定貨幣”
2.經濟增長。
3.充分就業。
4.平衡國際收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的增長。
(三)貨幣政策工具
考試內容:掌握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熟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了解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的含義。
1.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按法律規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所吸收存款的比率。
若中央銀行采取緊縮政策,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若中央銀行采取放松銀根政策,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缺陷:超額存款準備金掌控在存款貨幣銀行手中;作用力度強;成效較慢,時滯較長。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持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以取得中央銀行的支持。
若中央銀行采取緊縮政策,提高再貼現率;若中央銀行采取放松銀根政策,調低再貼現率。
與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但貼現政策的主動權卻操縱在商業銀行手中。因此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政策能否獲得預期效果,還取決于商業銀行是否采取主動配合的態度。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債券的業務活動。
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相比較,公開市場操作更具有彈性;與再貼現政策相比較,公開市場操作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中央銀行手中。
若中央銀行采取緊縮政策,賣出債券;若中央銀行采取放松銀根政策,買入債券。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 緊縮貨幣政策,提高存款準備率;擴張貨幣政策,調低存款準備率
再貼現政策: 緊縮貨幣政策,提高再貼現率;擴張貨幣政策,調低再貼現率
公開市場業務:緊縮貨幣政策,賣出債券;擴張貨幣政策,買入債券
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消費者信用控制——中央銀行對不動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予以控制
證券市場信用控制——目的在于抑制過度投機。
3.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
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額、流動比率和直接干預等。其中規定存貸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間接信用指導:即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間接信用指導:靈活,但要起作用,必須是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有較高的地位,并擁有控制信用的足夠的法律權利和手段。
(四)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考試內容:熟悉各種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中介目標——政策目標
貨幣政策目標一經確定,中央銀行按照可控性、可測性和相關性的三大原則選擇中介目標。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量指標:
1.利率
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場利率。
2.貨幣供應量
從199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將貨幣供應量定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3.超額準備金或基礎貨幣。
4.通貨膨脹率。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