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您更好的通過2012年初級經濟師考試,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我們特地為您匯編了初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二章 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考試內容: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屬性。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用價值是商品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質屬性和社會屬性,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比較勞動耗費量和交換勞動的社會經濟關系。商品交換的比例取決于商品價值的大小。因此,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或內容,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首先,使用價值和價值統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為商品。其次,使用價值和價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價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
(二)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考試內容: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屬性,是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
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屬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抽象勞動是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價值,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之間存在著矛盾統一的關系。
一方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一的。
另一方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又存在差別和矛盾:(1)具體勞動是從勞動的有用效果來看的勞動,抽象勞動是抽取了勞動的有用性的一般人類勞動;(2)具體勞動在質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較,抽象勞動在質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別;(3)具體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經濟特有的歷史范疇;(4)具體勞動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但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
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間的矛盾和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矛盾相聯系。
(三)商品的價值量
考試內容:商品價值量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
概念:商品的價值量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的量。商品的價值量取決于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是商品的社會價值。商品的社會價值是商品交換的依據。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影響價值量發生相應的變化。
勞動生產率高低的表示方式:(1)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2)生產單位產品所耗用的時間。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決定和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參見初級經濟師考試教材《經濟基礎知識(初級)》P24):
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組織形式、科學技術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生產資料的質量和效能、自然條件等。
相關文章:
輕松通過經濟師職稱評審,可同時參與中大網校舉辦的職稱英語網絡輔導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