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均衡
(一)貨幣均衡與失衡
考試內容:掌握貨幣均衡的含義和特征;掌握貨幣失衡的兩種狀況。
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需求對立統一的結果。
1.貨幣均衡的含義。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
具有如下特征:(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3)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2.貨幣失衡的含義。
主要有兩大類型:總量性貨幣失衡和結構性貨幣失衡。
(1)總量性貨幣失衡。總量性貨幣失衡有兩種情況:貨幣供給量小于貨幣需求量,或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造成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的原因:財政赤字、擴張性貨幣政策等。
(2)結構性貨幣失衡。結構性貨幣失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其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合理。
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地注意總量性失衡。
(二)貨幣均衡水平決定
考試內容:掌握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關系;熟悉物價自然上漲率的經濟含義
流通領域中的貨幣數量取決于貨幣的均衡水平。
研究貨幣均衡問題,不僅要涉及到貨幣的自身均衡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貨幣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決定的流通界的貨幣數量與宏觀經濟方面其他變量的綜合平衡問題。
在宏觀經濟方面,總的要求是達到或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供求均衡要求我們處理好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要保證國民經濟在物價穩定的條件下協調發展,就必須使流通界貨幣數量的增長幅度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互配合。貨幣供應量M1應當與GDP同步增長,即ΔM1=Y′×M0。
在一般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不會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下跌。物價自然上漲現象的成因:剪刀差;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性能不斷提高,也無形中使同類產品的價格自然上升。
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剔除通貨膨脹等非正常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著物價水平自然上升的傾向。若將物價自然上升因素考慮進去,則流通界貨幣數量的增長應略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即:
ΔM1=(Y′+P′)M0 ,或者M′=Y′+P′
上式反映了貨幣的均衡與經濟增長及物價水平的關系。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